5月24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式开幕。 记者邹斌摄
选手体验新型教学用品。 记者邹斌摄
5月26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营销赛项在我市落下帷幕,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选手邓瑶、李康宁取得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全国冠军。
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风向标,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连续3年承办大赛并屡获冠军,展现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迅猛与成绩,也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国赛”为职教发展添活力 5月27日,在天津举办的全国中职汽修大赛上,再度传来好消息,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选手屠晓冬、李潇获车身涂装项目一等奖,李宁获车身修复(钣金)项目一等奖,宗兆强、刘佳佳获汽车机电维修项目二等奖,姚家鹏获车身修复(钣金)项目三等奖。
至此,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已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6个全国冠军、26个一等奖、30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成为全国唯一一所连续十一年获得一等奖的学校。德州交专这个“获奖专业户”名声在外。“通过办赛、参赛,学校的办学质量、影响力不断提升。 ”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刘建波说。
在德州,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职业学校,不止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早在2013年,我市就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出台了实施意见,为试验区建设制定出时间表和路线图。
目前,我市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3所,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9所,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1所,应用型本科高校1所,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中,我市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11个专业名列其中。
“职教高速发展为我市承办各类大赛增添了底气,大赛成功举办、接连获奖又为职教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教育局局长张书鹏表示,以赛促教、以赛为媒,德州职教发展迎来新机遇,品牌不断被擦亮。
借势大赛走出去的,不仅是德州教育。去年全国中职汽修大赛期间,我市还举办了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成果展示活动,以大赛平台宣传了德州,扩大了我市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深度对接市场,职校生成“香饽饽” 临近毕业季,大学毕业生们都在四处奔走找工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德州交通中等专业学校、德州走四方技工学校等多所职校的毕业生,早已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
在我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甚至出现供不应求、几个单位争抢的情况。职校生咋就成了“香饽饽”?“学生技术过硬,基本功扎实,上手快,企业不需要再额外投入培训费用。 ”潍坊福田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花宝说,学生受欢迎,得益于德州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切合。
从社会需求、企业需要出发,我市职业院校结合行业标准不断进行专业升级改造。以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例,通过组织教师走访行业、企业及学生工作岗位,经过深入广泛的专业调研,分析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最终确定专业课程标准中的工作任务及技能考核点,目前已制定12个专业考核标准、186门课程标准,学生拧一颗螺丝钉都有严格规程。
专业的设置离不开企业,学习的过程更需要企业。德州职业教育加大校企合作支持力度,引导职业学校积极对接企业,服务企业,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形成了订单培训、引企入校、进厂办校、顶岗实习、学徒培养等办学模式和人才合作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不断深化。“职业院校必须跳出封闭的教育圈,融入区域经济圈,广泛与企业、行业、其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只有服务好区域经济,学校才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季振国说,深度对接企业需求,我市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调整,推动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产教融合,构筑技能人才高地 为什么要发展职业教育?“现在企业里硕士、博士不罕见,却很难找到一个八级钳工。 ”教育部职成教司教产合作处处长白汉刚一语道破。
近年来,用工荒、蓝领工资远超白领、技能人才高薪难求……类似的话题频频引发热议,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十分严重。“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奋力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更多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作支撑。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春雷说,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大国工匠。
宁津县是江北最大的电梯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为促进当地电梯产业健康发展,培养大量的电梯安装与维修技能人才,该县以山东博尔特电梯有限公司为依托,以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教学支撑,合作成立宁津职专博尔特电梯学校,全部建成后,年可为社会输送中高端电梯技能型专门人才1500人。
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与产业建设工作同步提升、协同发展,职业院校“各显神通”: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格力电器联合共建山东格力技术学院,打造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品牌专业;武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将服装厂、餐饮公司、汽修厂等“搬”进学校;齐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践出“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理论实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
一系列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有效提升了教学水平,解决了大批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产教融合的新探索。
在当前德州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大背景下,我市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通过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加强了与京津冀地区的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天津造船厂等2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经过几年的发展,随着以高职学院为龙头、中职学校为骨干、社会培训为补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德州正成长为区域性职业技能人才聚集地和职业教育高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0所,高职院校3所,中高职在校生突破10万人,年输送技能型人才3万人。
□本报记者王倩倩本报通讯员董志勇王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