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祖母的歌谣


  一晃儿,慈爱的奶奶已经离开我整整36个年头了。
  虽然她的音容笑貌已经略显模糊,可她当年抱着我在膝盖上哄我玩时哼唱的那些歌谣却依然存留于记忆中。
  我是在奶奶那温柔的怀抱里长大的。记的那时候,因爷爷和父母每天都要下地去挣工分,便把我和姐姐撇给奶奶,由奶奶负责在家照顾。姐姐比我大3岁,不须奶奶费多少心,可我就不同了,刚刚跌跌撞撞地学会走路,奶奶生怕我会磕着碰着,便像看着个传家宝似的,时刻将我搂在怀里。现在想来,奶奶那时大概就是人们常讲的“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依稀记得那时候邻居家一位奶奶时常给奶奶开玩笑:“整天价抱也白抱,等到你把他抱大了,到时你也该见阎王爷去了! ”奶奶听了这些,不急不恼,只是张着没牙的嘴,呵呵地笑。
  我的童年是在奶奶的歌谣声中度过的。那时,为了填饱一家人的肚子,爷爷领着父亲和母亲几乎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地在地里干活儿、挣工分,我自然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只知道到了中午尤其是晚上见不到父亲和母亲,就哇哇地哭。每逢这时,奶奶就将她干瘪的乳房塞到我的嘴里糊弄我。我猛咂一通之后见毫无收获,就接着哭闹。这时奶奶就使出她的看家本领来,将我斜抱在怀里,一边轻轻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我的后背,一边反复地哼那几首不知哼过了多少遍的歌谣,虽然那时听不懂歌谣的内容,但对于哭闹不止的我来说,算是最有效的灵丹妙药了,因此往往奶奶哼不上几句,我的哭声就停了,静静地躺在她的怀里睡去了。
  时光像流水一样过去,我渐渐地长大了,终于有一天,离开了奶奶的怀抱,被父母送进了村里的学校,读学前班。但是奶奶并没有因此而轻松,因为我的妹妹又出生了,奶奶又接过了照顾妹妹的重担。事实上,奶奶哼唱的那些歌谣,就是后来听奶奶唱给妹妹听,才得以记清的。现在能记起并且能随口哼唱出来的,有这么几首:“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其中最长的一首就是祖母最常唱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遇见小松鼠;松鼠有几个,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他。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要吃人,黑了要关门。 ”
  的确,正如那位邻居奶奶说的那样,等把我们抱大的时候,奶奶真的老了。当时,我刚刚从学前班转入一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到家,习惯地跑到奶奶的屋子里,却见爷爷、伯父、伯母和父亲、母亲正紧张地围着邻村的一位赤脚医生问这问那,奶奶则无力地躺在床上,眼中已经没有了昔日那温和、有神的光彩。后来,只听那位赤脚医生语气沉重地说了句:“是脑血栓,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偏瘫! ”……虽然一家人都尽心竭力地伺候奶奶,但最终也没能挽留住她的命,她在病床上躺了大概有两三年,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以后,随着时间远去,外出求学,四处奔波,奶奶刚刚逝世时的那种悲痛之情也渐渐淡化,终至于无。
  直到有一天,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当我拿出当年从奶奶那里学到的几首歌谣哄哭闹不止的他时,才又忆起了我的奶奶,常常是哼着哼着,把孩子哄乐了,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却流下来了!
□吴长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祖母的歌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柳湖·读书】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