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70324期 >> 第03版:文 化
新型城镇化建设须彰显文化特色
  近日,笔者在平原县王杲铺镇采访了解到,这个镇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明代戏剧家吴炳的小说《绿牡丹》中的故事原型发生地;镇上曾有千年老官道、百里酸枣林等,相传是《水浒传》中“林冲刺配沧州”“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的故事发生地;拥有建于明永乐年间的甜南、甜中两处清真寺;董路口村孕育了明清时期山东著名科举世家董讷(董探花)家族、平原老字号“增祥号”。此外,全镇文化建设卓有成效、富于特色。近年来,每年举办农民文化节,影响力日趋扩大,已成为一大文化品牌。近期,他们正与开发商洽谈合作,酝酿打造智慧农旅特色小镇。镇领导表示,今后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努力打造特色小镇、文化强镇。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然而国内不少地方的经验教训证明,在城镇发展过程中,缺乏地域特色,缺乏文化内涵,往往导致“千城一面”“千镇一面”。对此,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领导表示:“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盲目克隆,而是要传承自身的文脉,重塑自身的特色。 ”
  因此,城镇建设要卓有成绩,就必须突出特色,充分彰显和大力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文化。众所周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地有一地的历史背景,一地有一地的民风民俗,不同的地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建筑特色、饮食文化等等,各不相同。只有充分认知、深入分析本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围绕特色最突出、最优质的文化资源做文章,才能使城镇建设不失文化灵魂,不失地域特色。
  市委书记陈勇在市十五次党代会上强调:“要抓好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人、历史文化品牌、文化资源……推动历史文化产业、自然文化产业、主题文化产业、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领导者、决策者,在城镇建设中,树立文明、超前的发展理念,尊重传统,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努力保护、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全力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嫁接、包装工作,力求将宝贵的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本地的文化产业品牌,转化为本地的特色旅游资源。
  □孙玉海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新型城镇化建设须彰显文化特色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文 化】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