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艺术品上的鸡纹


  “鸡”与“吉”谐音,鸡又有鸡冠,而“冠”与“官”谐音,自古以来,鸡纹在我国传统纹样中一直是吉祥的象征。
早期造型颇为写实
  早在五六千年前,鸡的形象就出现在岩画和陶器上,随后又出现在青铜器上。早期的鸡纹,虽然在形态上以写实为主,但具有图腾色彩,反映了先民对鸡的神性的认识。
  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陶制鸡形器。青铜鸡则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实物为昂首挺胸的雄鸡,造型风格颇为写实。这只青铜雄鸡出土于二号祭祀坑,同坑还出土了众多的青铜鸟,而这些青铜鸟均为青铜树的附件。《山海经》称:“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上有10只鸟,9只在下,1只在上,与传说相符,10只鸟象征10个太阳。另据《玄中记》记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雄鸡,很有可能就是古人心目中的“天鸡”。
  因三星堆的青铜雄鸡近年才出土,数千年来人们只闻“天鸡”之名而不见其形,故其形象塑造只能靠艺术家的想象。而在历代艺术品中,极少见到能与家鸡区分开来的“天鸡”,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天鸡”艺术形象。当时的宫廷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塑造“天鸡”形象,器型多为“天鸡尊”,有玉器,也有掐丝珐琅,造型奇特,纹饰精美,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雄鸡相比,更具想象力。
流行数百年的鸡首壶
  汉代不仅有陶鸡,鸡的形象还出现在画像石、画像砖和肖形印等上面。因十二生肖文化在汉代已广为流行,人们对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格外青睐,并把鸡逐渐人格化,赋予鸡种种优良品德,其中最著名的是《韩诗外传》提出的“五德说”,五德为文、武、勇、仁、信。
  在汉代以前,鸡纹还远远称不上流行,只是偶尔出现在一些器物上。经过两汉时期鸡文化的积淀,鸡纹终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从三国末期开始,越窑、瓯窑烧制出一个新品种,名为鸡首壶。这个品种出现后,迅速风靡大江南北,各地窑厂纷纷烧制。鸡首壶作为青瓷的典型器物,从西晋、东晋到南北朝,整整流行了数百年。
  隋唐以后,随着动物造型青瓷的逐渐式微,鸡首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陶瓷上的鸡纹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从元代开始,鸡纹作为花鸟纹的一种,又重新出现在各种瓷器上。元代的鸡纹瓷器数量虽然不多,但在画面上却有构图复杂、笔法生动流畅的特点,更显珍贵。
明清瓷器的主要纹饰之一
  到了明清时期,鸡纹再次进入高峰期,成为该时期瓷器的主要纹饰之一。典型的有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清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四朝的官窑鸡纹器物等,且图案多有吉祥寓意,如1只雄鸡与5只雏鸡在窠里玩耍,寓意“五子登科”。公鸡与牡丹的组合,象征“功名富贵”。两只雄鸡相斗的图案,寓意“英雄斗志”。鸡冠花与雄鸡的组合,名为“官上加官”。 3只公鸡在一起,寓意“三公”。 1只公鸡站在大石上,寓意“室上大吉”。
□钟葵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艺术品上的鸡纹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