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莹
人物简介
朱昌利,1971年生于临邑县。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临邑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临邑五中美术教师。 2012年于喀什文化馆举办“天山之美,泰山之爱——朱昌利援疆美术作品展”。
5年前,朱昌利踏上喀什英吉沙这片热土,开始了援疆之旅。在新疆一年的时间里,他每天早出晚归、兢兢业业,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诚挚的情感,赢得了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也和师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今年12月17日,为期10天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朱昌利援疆美术作品展”将在临邑县工人文化中心举办。朱昌利说:“新疆滋养了我的艺术生命,我愿以个人微薄之力,回报新疆人民,让更多人了解新疆、爱上新疆。 ”
初次接触油画,立即被它征服
1971年,朱昌利出生于临邑县朱家胡同村一户普通农家。从小,他就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用积攒许久的零花钱买来蜡笔,把黑白的小人书全部画成彩色,在小小的朱昌利看来,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上初中时,同学马修祥的父亲马增森,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给了朱昌利最初的美术启蒙。“我永远都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去马修祥家玩时,他父亲正在创作一幅油画,画的是一位塔吉克族的新娘,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油画,初见之下,就彻底被它征服了。 ”朱昌利说,就在那时,他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名画家。
升高中时,朱昌利考入临邑五中美术专业班,开始系统地学习素描、水粉。1993年,考入德州师专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临邑五中担任美术教师。
每一次作画,都是无与伦比的精彩体验
工作之后,朱昌利心系油画梦想,经常在节假日利用各种机会写生、创作。2006年,他决定攻读硕士研究生,报考了新疆师范大学。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朱昌利说:“我向往那片艺术的热土已经太久太久,去新疆学习油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果能够考上,不仅能够极大提升艺术素养,也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 ”
2007年,朱昌利来到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导师是新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油画家买买提·艾依提教授,主攻方向是新疆油画的语言特征研究。
读研期间,朱昌利逐渐形成了崇尚质朴的个人风格,着力表现新疆的风景和民族风情。3年时间里,他以饱满的激情、浓烈的笔触,创作了大量油画作品,描绘了当地奇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之情。
他多次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去塔里木河两岸写生。“塔里木河是新疆的母亲河,那里的自然风光美得摄人心魄。每年10月至11月,是胡杨林最美的时节。那时,树叶的金黄色达到最饱和的状态,整个胡杨林看上去像一片金色的烈焰。民间将胡杨树英雄化:生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朽一千年。秋天的胡杨树,全力以赴奔向色彩和生命的巅峰。面对着它们的热烈、壮阔和辉煌,每一次作画,都是无与伦比的精彩体验。 ”
到喀什英吉沙援教
2011年7月,得知市教育系统有援疆任务的消息后,朱昌利立即向领导请缨,他说:“新疆是我热爱的地方,那里有我的母校,有我的恩师,也有我的各族同学。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我应该去,这正是我报答母校的时候。我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到了新疆,可以为那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9月18日,朱昌利从济南登机,前往位于天山南麓的新疆喀什地区。晚上7时30分,经过6小时的飞行,飞机在喀什着陆。朱昌利怀着兴奋的心情,对喀什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不已:“由于和山东有2个小时的时差,到的时候太阳依旧很高。当地的菜以羊肉、牛肉、鸡肉为主,鱼很少,菜一般都是酸辣的味道。这里的妇女很多都是包头巾、穿长裙。更具特色的是,成群的羊被赶着在街上走。 ”
到达英吉沙的第三天,他的身体出了状况,因水土不服,全身浮肿。但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与其他教师一同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连续几天,英吉沙黄沙弥漫,从早到晚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一天下来衣服上都是沙尘,头发因为沙子都粘在了一起。再加上干燥,有时真的感觉嘴里嚼的都是沙子,没有一刻不觉得口干。 ”可是,对当地气候的不适应,更加深了朱昌利对新疆人民的感佩之情。
当朱昌利在风沙中穿梭于这个县城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在这片从戈壁、沙漠中开垦出来的土地上,辛勤忙碌着的英吉沙人民。一位当地人告诉朱昌利,他们家族已经在这块土地上延续了好几代,现在的风沙天还算好,到了四五月份,有时连天都看不清。当得知朱昌利是新来的援疆教师时,他激动地说,他们只开垦出了这些绿洲,而来到英吉沙的援疆教师,是来续写这片土地上的西域传说的。
把收获的感动融进绘画之中
来到英吉沙后,因为当地缺少美术教学专业人才,朱昌利被安排在第二小学,担任一年级3个班和五年级3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
他将满腔热情化作实际行动,不讲条件,不计回报,与当地的老师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生活上他非常节俭,但是学生们遇到困难时他都尽力帮助。
在英吉沙一年的时间里,朱昌利也收获了许多感动,他把这些情感小心收集,融进绘画之中。获得建设美好喀什美术作品展一等奖的油画作品《帕米尔作证》,描绘了一位22岁的援疆大学生志愿者,在看到学生衣服单薄时,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孩子披上的情景。“这件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虽然很小很平凡,却给了我很大的心灵触动。我认为艺术作品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必须高于生活原型。它并不追求对生活的真实再现,而是讲究在平凡中挖掘内在的真善美,并把这种美好表现出来。 ”朱昌利说。
2012年6月,朱昌利在喀什文化馆举办了“天山之美,泰山之爱——朱昌利援疆美术作品展”,卖画所得款项,全部捐给了英吉沙福利院。
“新疆是我魂牵梦绕的心灵故乡”
回到家乡临邑后,朱昌利对于新疆,依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那里已成为他魂牵梦绕的心灵故乡。不管是在画中还是梦中,他常常回到那片土地上。
今年12月,他精选了80幅援疆时期创作的油画作品,将在临邑县工人文化中心,举办个人画展。“这次画展,对我个人来说,是对援疆时期绘画创作的一次梳理、回顾和总结。我希望,通过我的油画,能把我所认识的新疆呈现给大家。在我心目中,那片土地上具有奔放热烈的浪漫情怀和长久旺盛的生命力,能燃起我们对生命的挚爱与真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最斑斓绚丽的色彩。”采访结束时,朱昌利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