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中)进村调查核实情况
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总结大会上,禹城的经验做法被推介。作为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禹城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探索,取得良好成效,并被新华社、《农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刊发报道,“禹城经验”也被农业部领导批示推广。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日益强化的当下,禹城探索开展的村级事务“五代理”、管审分离等做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亮家底晒账目,人人有本明白账
“干部能证清白,群众猜疑少了。干部花钱能理直气壮,也敢甩开膀子干事了。” 11月28日,禹城市安仁镇西赵村58岁的村党支部书记赵云国说。干了近20年村党支部书记,对公开家底、账目的好处,他深有体会。
5年前,西赵村一户人家因不满宅基地调整方案,以贪污之名把赵云国告到了镇纪委,后来,市镇两级把西赵村的账细细查了一遍,却没有查出任何问题。
“村干部干活必贪污,不贪污就不干活”,以前,不少村民有这样的想法。归根结底,是村级家底不明、账目不清,让村民产生了这样的偏见。
进一步说,村里详细的资金、资产、资源状况,别说村民不了解,甚至有些村干部都搞不明白。
今年上半年,禹城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按照清理、登记、核实等程序,理清了村集体每一笔资金,每一处厂房、土地,并实行三榜公示,村民无异议后,清产核资结果登记造册,并被录入禹城农经“三资”管理系统。
家底明了,日常账目也得公开。 11月15日,安仁镇东庞村公开了上个月的村级收支情况,包括道路硬化工程支出、村活动室置办桌椅支出等。十几位村民围在村级事务公开栏前仔细查看,其间,一些村民不时提出疑问,村党支部书记庞吉堂一一解答,这样的“报账”在禹城不是新鲜事。每月15日是该市村级事务集中公开日,每个村都会公示财务收支、各类资产资源发包收入、干部报酬等情况,并由村干部现场回答群众质询、解疑答惑、征求意见。
家底、日常收支晒在阳光下,这让群众的心气顺了,干部干劲足了。近几年,村级事务越来越多,曾经深感“村官不好当”的赵云国却没觉得累,他说:“关键是思想压力小了。我觉得把‘三资’的事儿拿到桌面上说,就是为干部撑起了‘保护伞’。”
委托代理,村民信得过的“账房”
“乡镇经管站业务量逐年增加。如今,只要涉及农村集体‘三资’,事无巨细,我们都得管起来,几乎变身‘账房先生’。”刘金英是禹城市市中街道办经管站站长,说起近年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变化,她这样形容。
2014年,依托乡镇经管站,禹城全面建立了村级事务“五代理”服务中心,集中统一代管村级资金、资产、账务、公章、档案。各乡镇与村级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制定各自代管办法,这让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忙了起来。
中心为每个村开设了银行专户,村内所有开支必须由村级报账员对原始凭证进行汇总,经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村“两委”负责人联合签字后,录入“农经三资管理系统”。把钱交给乡里管,起初是很多村党支部书记最抵触的事儿——一是不放心,二是觉得不方便。而随着很多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他们渐渐体会到了村财乡管的好处,“有专户,有专业财会人员,一笔笔资金往来记得很明白、细致。自己的钱还归自己,用钱的时候,只要支出合理,走程序就行,确实省心多了。”
钱如何才能花得合情合理?村民参与必不可少。为此,各个村都选举产生了3至7人的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行使财务监督权,所有开支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并由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联合签字,才能报审并使用专用收据。对大额资金支出、村级资产处置、重要项目安排实行乡镇、村“两级决策”,即先由村级党组织研究报乡镇党委审核通过,再进入村级程序决策实施,全程监管,保证村级决策民主科学。
如今,刘金英每天忙得站不住脚。市中街道有百余个村庄,每天都有人拿着集体资金提取审批表前来支钱,经管站上日均资金流水达16万元。每月各村都定期到经管站上报经济业务原始凭证,除查账对账外,各种原始单据都要扫描录入农经“三资”管理系统,业务量很大。
强化管理,也带来了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今年8月,梁家镇吴庄村对外发包一块300亩的集体土地,按照一般的承包方式,每年每亩500元租金。吴庄村在梁家镇农村产权交易所进行公开招标,现场共有5人参与竞标。最终,其中一户承包者以每年每亩上交650斤的代价获得承包权。为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禹城设立了市乡两级产权交易平台,由经管部门进行相关业务指导,实现了资产管理规范化、资源处置市场化。“‘五代理’从源头上管住了村集体的‘钱袋子’‘笔杆子’‘印把子’,遏制了账目不清、产权不明、公章乱盖、坐收坐支等问题。也间接保证了资产、资源处置效益最大化。”禹城市经管中心主任王建说。
审计监督,村官心有戒尺行有规范
“就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账问题,我们坚决保证在2015年8月1日前,全部整改完毕。公款私存问题已在7月份整改完毕,今后保证按法律法规管理财务,按上级财务制度报账、记账,不违规、不违法。”在安仁镇审计站,记者看到一份特殊的保证书——东庞村党支部书记庞吉堂上交的《依法管理财务保证书》。
去年3月,禹城市启动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根据要求, 3年间,所有村庄要审计一遍。目前,已审计村庄670个,像东庞村一样,一些村级财务不规范的村庄,都收到了整改通知书。
近年来,在“村财乡管”的大背景下,乡镇经管站肩负着农村财务审计职能,同时,乡镇经管站又是农村集体“三资”代管部门,“裁判员”“运动员”的双重身份,让审计往往流于形式。
禹城市的村级经济责任审计能细致到评价各村记账质量,原因何在? 2015年,该市将审计职能从乡镇经管站分离出来,设立单独审计站,按照“每40个村配备2名审计人员”的标准,配备了55名专职审计员,实现场地、人员、资产、档案、业务“五独立”。市级成立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综合办公室,由组织部牵头,抽调农业、审计、财政等部门业务骨干,组建综合督导组和3个业务指导组。
这种“管审分离、以审促管”模式在德州市尚属首创,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针对村级财务的特殊性,禹城统筹市乡审计力量,采取乡镇审计站自审、跨乡镇交叉互审、市综合办公室3个业务指导组抽审的方式开展审计。期间,审计组会走村入户,看账本、看凭证、看合同、看现场,查找存在的问题,并调查取证,编制审计报告初稿。初稿经复审后,报送乡镇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审阅,并出具审计报告书,再由被审计村庄的村党支部书记签字,乡镇领导签字,并报送市农业局复查无误后,在村内张榜公示。
凡审必严,有责必究。目前,禹城市已对92名违反财务规定的村干部分别给予诫免谈话、通报批评等处理。“审计村级‘钱袋子’,在为干部敲警钟的同时,也助推了村级财务建章立制。”王建说。得益于严审计,今年,该市农村信访量同比下降51%,农村经济案件同比减少44%。
名词解释
农村集体“三资”
农村集体“三资”包括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农村集体资源3个部分。
具体包括:
1: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
2: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他资产。
3: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