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运河复航将为我市带来诸多利好
□卞锡华
  编前话: 8月8日,全省第二届运河论坛在滕州举行。研讨会上,我市董子文化研究会(市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副会长、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文史学习宣传委员会原主任卞锡华,作了题为《运河复航将为德州带来诸多利好》的发言,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认可。一致认为,德州在运河文化和董子文化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复航将会极大地助推德州发展,对于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现刊发此文,以飨读者。
   2014年6月,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申遗项目。大运河的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国对大运河人文自然的保护与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大运河人文自然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最近,大运河南北通水复航问题的呼声不断,已成为山东乃至京津冀地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
运河南北通水复航德州段现有河道条件具备
  京杭大运河德州段,从我市夏津县白庄入境,流经武城县、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德城区,经德城区二屯镇第三店北出我市入河北境。由卫运河和南运河组成,全长141公里。
  运河德州段河道自隋唐兴起,主要承运征辽战备物资,北宋时被黄河夺流,黄河改道后曾一度使“运河湮灭,失馈运之利”。金代,由于战乱,运河或通或塞。从元代至明清,运河中兴并达到鼎盛,成为全国漕运沟通南北的大动脉。明代和清初时,年漕运能力达400万石至600万石。清中叶,由于海运逐渐兴起,加之黄、淮、运交会处淤塞,运河逐渐衰落,至1902年漕运全线停止。进入民国后,由于海运发展和铁路的修筑,加上政局混乱与动荡,运河的整治与管理日渐废弛,德州段运河更趋残破。当时德州南至临清、北至天津段运河,河道弯曲,水势迂缓,只可航行吃水较浅的汽船。
  1946年德州解放后,揭开了运河治理的新篇章。从1946年至1948年,运河德州段共裁弯22段。 1949年3月,由渤海行署水利局组织卫运河工程队,出动民工l.5万人,对运河德州、东光、吴桥、南皮境内的河道进行了测量、维修。建国后,1951年春,因今运河开发区杨家圈村处的河段弯道达300度之多,每年行洪刷堤直接威胁着市区的安全。为此,在杨家圈村西重新开挖了一段长800米的新河槽,对河槽弯段进行了取直,因此,杨家圈也由河西而调至河东。
  1954年2月,山东省农业厅报华北水利部批准,对漳卫运河徐万仓至德城区第三店险工段进行复堤整险,复堤标准为:堤顶高度超过1953年保证水位1米。 l955年7月,国家又拨款107万元,调动民工28.5万人,对运河聊城、德州两地段进行了治理,对安全行洪起到了很大作用,从根本上解除了运河水患。
  1958年至1961年,国家对卫运河进行扩大规模治理,兴建了四女寺枢纽,临清以下河段裁弯取直46处,缩短河道里程12.2公里,并退堤切滩,扩大子槽,使主河槽底宽增加到90米至110米。 1972年冬季和1973年春季,卫运河扩大治理工程开工,两次施工德州共出工22万人次,水下开挖工程于1973年6月20日完成,国家共投资6360万元。另外,在几次治理过程中,修建了德州段沿河的桥梁1座、涵洞40余座、大小渡口12个、码头5座。上世纪50年代,运河德州段仍可凭借帆船进行小量运输。 60年代,可航行300吨驳船和100马力机轮,运河德州段年货运量可达125.5万吨,年客运量达2万人次。但由于沿河工农业用水迅速增长,尤其是上游建成岳城水库后,航运水源逐渐枯竭,这段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运河,终于在70年代末因河道常年干涸而停航,运河德州段变成了季节性河流。
  1981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引滦工程未生效前,山东由潘庄引黄干渠引黄济津,解决天津需水之急。自1981年11月27日起,山东曾多次将近1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顺利送入南运河,流向天津市。
  目前德州上游河道基本满足五级河道通水复航要求,建有300吨级的祝官屯船闸和1000吨级的四女寺船闸,大型跨河桥梁基本保持三级航道的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道至今还发挥着城市防洪、下游季节用水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只要水源解决了,河道复航基本没有问题。
运河南北通水复航将为德州带来诸多利益
  古老的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重要的人类遗产。其历史遗存具有宝贵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是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濒危物种等改善与繁育,更是我们今天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运河南北通水复航,将给经济社会带来诸多利益。
  (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前些年,我在运河德州段调研时发现,运河河道虽然呈现其原生态,但河道水源匮乏,污染严重。运河早已成为主要的防汛、排污干渠,上游污水和市区部分城市污水、雨水汇集后,经运河排入下游,仅在下游缺水时,每年承担一两次输水任务。
  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以改善运河水质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多次对运河生态环境进行治理。通过截污、清淤、换水、绿化,使运河局部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运河通水复航,在区域内,一是能增添客水水源、补充地下水。德州上世纪60年代初海河流域大水之后,河道主要作用是防汛除涝,70年代开始引黄灌溉,90年代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逐渐显现,为缓解水资源不足,提出了“积极引用黄河水,合理开采地下水,最大限度地拦截地表水”的治水节水方略。运河水既能补充地下水资源以缓解沿运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又能缓解鲁西部、冀东南乃至华北平原的水源不足问题。
  二是能蓄洪防涝,调节流量。运河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其它干、支渠河流危害下游的洪水。
  三是能绿化堤岸, 净化空气,防风防沙。运河两岸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加之人工绿化,它们的根系既可以固定、稳定堤岸,绿化大地,防风防沙,又可以滋生万物,使其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
  四是能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流淌的运河河水既可以调节气候,又可以影响气候。河水蒸发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局部的湿度和降雨量,既能降低污染、减少雾霾,又能改善运河两岸以及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二)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
  德州是一个因交通而兴的城市,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和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经济圈,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理优势。德州的水陆运输在元、明、清三代得到发展,会通河和江淮河贯通后,每年经由德州的漕粮达3000万石。清末民初,津浦铁路及汽车投入运营,货运量不断增加,主要以火车、船、汽车为主。解放后,运输又增加了马车。目前,德州京沪、德石、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德商、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城市。
  运河复航后,作为国家运输枢纽城市和山东省5大物流核心城市,德州不但能恢复水运,而且实现铁路、公路、水路联运,“九达天衢”的品牌将更加响亮。由于水运费用低、运量大、污染小的特点,德州将是受益者之一。
  (三)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运河自古以来就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是人们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德州市目前主打的旅游品牌是,拥有总投资460亿元、规划63平方公里、被称为文化旅游产业航母的“黄河国际生态城”,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是亚洲最大的内地海洋馆,泉城欧乐堡梦幻世界也是目前国内设备尖端、项目齐全、科技含量较高的大型游乐园。
  运河复航后,德州可以在做好“黄河”文章的基础上,大作“运河”文章,再现昔日旅游景观。可利用现有运河原汁原味的河道风貌,整合以苏禄国东王墓园、德州运河公园、九龙湾公园、四女寺古镇、四女寺水利枢纽风景区、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南水北调新干线、大屯水库风景区等地相关资源,打造百公里的运河文化观光旅游品牌。依托运河水系打造沿河休闲观光带,培育“运河人家”“书香人家”等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从而推动德州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运河文化的传承
  德州市位于山东北大门,是鲁西北冀东南的区域中心城市,是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交汇之地。德州自明代以来,每逢庙会和传统节日,均有踩高跷、舞狮、彩车、旱船、地秧歌、杂技、跑驴及戏曲演唱等民间艺术活动。清末到民国时期,城内设有戏楼、曲艺场,多种戏曲传入,民间歌舞遍及城乡。从历史的角度说,没有大运河,就没有德州,是大运河孕育了德州这座城市,贯通了德州的河渠,扩大了德州的地域,拉动了德州的经济,奠基了德州的文化。大运河本身以及与之密不可分的文化内容,早已成为德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积极实施文化立市发展战略,通过构建发展平台、加大扶持力度,培植发展起工艺美术、古玩书画、文化旅游、文化会展、文化演艺等特色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德州黑陶、金丝贴、微电影、文化会展等为代表的知名文化品牌,实现了特色文化产业新突破。通水复航后,德州可根据本地的特色,把几千年运河遗留下来的传统的、非传统的特色文化产业捆绑在一起,打造自己的运河文化品牌,像“德州扒鸡”“千年大运河万家古贝春”那样叫响全国。
  (五) 有利于城镇化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近年来,德州市围绕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一亿人”的城镇化问题,开始了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以两区同建为基点,以城镇化建设为核心,以城镇科学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以规模经营解放农民,以产业支撑吸纳就近就业,以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城镇吸引力和吸纳力,突出就地就近城镇化,走出了一条“主城带动、组团发展、城乡一体、梯次推进”的地方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武城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要求,在运河古镇四女寺两区同建过程中,按照“以史为根、以文为魂、以运河为脉、以湖为韵、以树为景、以孝为先”的设计理念,复建孝女祠、佛光寺等人文景观,形成以礼孝文化、运河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主题传播基地。同时坚持就地改善与整体搬迁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运河沿岸现有居民区的环境,并对景观带规划范围内的村庄进行整体搬迁改造。像四女寺这样“以史为根、以运河为脉”的古镇,将进一步得到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得到迅速提高。
运河南北通水复航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3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就印发了《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到,要积极推动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黄河和徒骇河复航前期研究。尤其是京杭大运河,将完善提升济宁港,加快枣庄、菏泽、泰安港建设,规划建设聊城港、德州港,对运河航道进行升级改造。这无疑向人们发出了运河南北通水通航的信号。
  2015全国“两会”期间,驻鲁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尽快研究让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的提案;7月,民进山东省委、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在滕州举办“运河论坛”,邀请专家学者论证论述大运河南北通水复航问题;10月,全国政协专家调研组就“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利用”课题,沿河进行了专题调研。其目的,是让千年大运河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动态保护与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让千年大运河活起来、动起来,展现其历史之美、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城乡之美。南北通水复航问题,已不仅仅是每一位生活在运河两岸的群众的期盼,更是无数专家学者以及有识之士的夙愿。
(一)存在的问题
  大运河南北通水复航的实施,我认为目前存在着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水源问题;二是穿黄工程问题;三是南北通水复航是否能引起上层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重视,能否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的问题。
  三个问题的关键,是南北通水复航能不能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问题。运河南北通水复航的实现,不单纯是我们山东省的事情,也涉及到京津冀地区。虽然说“要想南北通,关键在山东”,指的是南北通水复航的水源问题和穿黄工程问题都需要在山东境内解决。我想,只要此项目被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和计划,运河南北通水复航工程就像“南水北调工程”一样,能尽快实施。其它水源问题、穿黄工程以及工程形式问题、设计问题、资金问题、时间问题等,均由有关部门和专家去参与、研究、规划、实施,一切问题均能迎刃而解。
(二)设想与建议
  要想保护开发和利用好运河,做好运河南北通水复航这篇大文章,我认为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变运河污水河道为清水河道。黄河以北运河当前亟需解决、治理好运河的污染问题,呼吁沿河各个运河段的党委、政府,要各司其责,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有效地治理,改善水环境,让河道水质保持在四类以上标准。
  其次,变季节河为常流河。一是可以借助上游来水,建几处橡胶拦水坝,使其水流常流慢流;二是可以在枯水季节借助引黄入运方式、南水北调工程入运方式,向华北地区输水,使其河道既能解决防洪、排涝、供水、缺水问题,又能解决运河常年干涸问题。
  再者,要上下游联动,“同唱一首歌”。通水复航是一项大的国家战略工程,只靠山东一家“独唱”不行,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上下联系、左右沟通。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联动,专家学者与沿运市民联动,同唱“运河南北通水复航”一首歌,共同努力,大力宣传,大造舆论,形成气候,使得山东、河北、天津、北京两省两市达成共识,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沿运市民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只有南北通水复航,才是对千年运河最好的保护”上来,最终把运河南北通水复航工程纳入国家规划。
  我想,只有这样,南北通水复航梦想才能重现,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才能真正得到保护。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运河复航将为我市带来诸多利好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文化德州】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