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银城街道工作人员在董沟村向村民发放移风易俗明白纸
□本报记者朱代军
“夏津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首次进入全省前三。”连日来,这个消息让夏津人很是振奋。
这个成绩,在夏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志芳看来,“含金量颇高。”
张志芳并不讳言成绩的来之不易。此前,夏津的移风易俗工作基础并不好,这个成绩给了该县公务人员一个答复:努力不会白费。
在夏津,此次电话调查带来的喜悦仍旧在发酵,以致记者在采访时,乡镇和村里的干部们都会加上一句:咱们这个事儿在全省有了个好位次。而与夏津移风易俗有关的工作人员,也不时接到外地同行打来的电话,不厌其烦地传授夏津经验。
夏津移风易俗工作有哪些可圈可点的经验?这么一项“务虚”的工作,夏津又如何做到了实处?
倒逼出风清气正
大约去年9月的一天,张志芳被夏津县委书记王春利“请”到了办公室。张志芳以为,王书记又在调度纪检工作。这一次,王春利的话出乎她的意料:建议由夏津县纪委牵头抓移风易俗工作。
彼时,夏津这个素来民风淳朴的产棉大县,在农村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之风严重,有钱人家在大排场中赚足了“面子”,经济条件差的农户也咬紧了牙关为尊严买单。这当中,不乏一些党员干部。
对于王书记的要求,现在回想起来,张志芳坦言,当时的确感觉有些突兀。不过纪委书记的职业素养,让这个感觉瞬间一扫而空。“所谓移风易俗,就是改变不良的作风和不良风俗,乡风民风促进社风政风,抓好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纪委,必须负起监督责任。”张志芳表示。
四风若不止,党风则不正。必须有一套严实的监督机制,刹住党员干部大操大办的不正之风。此时,德州市委、市政府也印发《关于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定》,要求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应坚持从简、节约、廉洁原则,向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开刀”。
不久,在中共夏津县十三届四次全会上,夏津纪委牵头抓移风易俗工作的“地位”稳固下来。
以推进主体责任落实为根本,夏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巡查力度,严查公职人员、农村党员干部顶风违纪,倒逼机制正式产生。
“党员干部带好头,这事儿好办”
虽略有耳闻,但调研结果堪称触目惊心。夏津纪委、宣传、民政组成的调研组提供了确切数据:在农村,一场丧事的花费最低要1万多元,婚嫁喜事基本在5万元以上,更有甚者达到10万元以上。“这么多的花费,仅彩礼陪送、大摆宴席、雇吹鼓手就占到总支出的60%以上。”说起这些事,夏津县民政局局长贾永耀直摇头。
“娶不起媳妇,死不起老人。”这在夏津并不是个案。
痛下决心,敢于较真、敢于挑战、敢于碰硬。夏津打出了移风易俗的一记重拳:抓两头带中间,先从党员干部抓起。
雷集镇郭蔡庄村党支部书记蔡某是该镇第一个被重拳命中的村干部,他曾因为瞒报其母丧期,被镇纪委约谈。如今,他已经成了郭蔡庄村倡导文明婚丧嫁娶的领头人。
“百姓看的是干部,班子成员带了好头,这事儿好办。”雷集镇镇长杨希建自信地说。其实,雷集镇并不是一个经济发达的乡镇,这个曾经“老封建”的农业镇,现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
捅破虚荣心这层窗户纸
2015年,一部名为《煎饼侠》的喜剧电影大火。戏中有个桥段,男主角大鹏为筹拍电影,选择到有钱人家哭丧。
哭丧,在电视剧中并不少见。然而,这并非只是戏剧中杜撰的情节,在夏津农村,曾一度出现。当主人拿出足够的钱,这些职业哭丧者就会根据东家的意愿去哭逝去的亲人。“雇人哭丧,根源还是攀比心作祟。雇佣吹鼓手,对于农家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贾永耀这样分析农户的心理,大操大办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所谓的自尊。“排场都是办给别人看的。”
虚荣心的窗户纸终究要捅破。修改村规民约,成了夏津捅破这层薄纸的那根手指。在夏津下发的村规民约样本中,基本涵盖了村民日常生活需要遵守的文明规则。各乡镇都把这个样本发放给村庄,然后由村庄结合各自的特点修改完善后公示。
依靠倡议书宣传也是一个主要途径。在夏津,几乎每个乡镇都印发了一至两万份移风易俗倡议书。那些仍旧抹不开面子、放不下架子的群众,一下有了“挡箭牌”:不是自己不讲排场,而是政府有规定。
“大操大办看似‘光宗耀祖’,实则成了不少村民的不可承受之重。这项所谓不得不花的钱,其实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对于贾永耀的观点,苏留庄镇镇长张宁深以为然。
“纯粹要面子”,这个论断也在实践中得到佐证。当夏津县提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时候,除个别村民不理解外,大多数群众表示认同。
今年40多岁的李德军弟兄3人常年做生意,因此他们也算是新盛店镇东风社区“有头有脸的人物”。前不久,李德军的父亲因病去世,此时恰逢东风社区在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悲伤的李德军找到村支书李其河,表示想给父亲办个风光的葬礼,因为自己家并不差钱。李其河则开导李德军,现在倡导丧事简办,希望他们弟兄3人带个好头。
深明事理的李德军对村支书的意见非常理解,父亲的整个葬礼只用了3天时间,仅花费4200元钱。“死后大搞排场,不如生前多尽孝。”李德军说。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此后,东风村又有老人去世,都没有让李其河太费脑筋。“德军弟兄日子过得那么好,都简办丧礼了,咱再浪费那个钱给谁看啊。有钱应该趁早多孝敬老人。”不少村民这样说。
事儿虽小,理儿不轻
夏津发布的红白事管理标准,对红白事的天数都作出明确的规定:红事不超过1天,白事则全部限定在3天,杜绝5天甚至7天。红事一天尚可理解,媳妇娶回家就成了,白事为什么非要限制在3天?要知道,这在农村显得并“不合时宜”。
夏津民政局副局长赵先林认为,多停留几天不仅仅是个数字问题,除了耗费家人、亲戚的精力,还暗含一个经济原理。
雷集镇大姜庄村是个仅有1200多人的纯农业村,村里的主要产业是发展黄瓜育种,不到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4倍多,这个村还是全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黄瓜育种授粉是一个细致活,一天不授粉一个棚损失过万,等不起啊。”大姜庄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姜金军用亲身经历阐释丧事简办的好处。
作为会长,姜金军所在的红白理事会主要任务就是带领理事会成员对红白事引导约束,同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同大姜庄村,夏津指导所有村庄都建起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引导村民抵制大操大办,实现了有组织、有章程、有制度、有活动、有效果。
前不久,雷集镇张集村村民张本有73岁的老伴去世,老张为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办了一个简单的葬礼,丧期只有3天。这引起了老伴娘家人的不满。“这种事慢慢理解吧。生前好好过日子,生后就不要浪费了,相信她也会理解我的。”对于老伴娘家人的态度,老张表示无奈,但并不后悔。
从个别人不理解,到全县红白事文明办理,夏津移风易俗工作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
“移风易俗看似是‘务虚’的工作,实则影响的是整个社风、民风,进而影响了党风、政风。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这个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去做。”王春利说。
(王君强、邓美平、杨凯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