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715期 >> 第01版:新闻
宁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建+”规模种植解决当下农村谁来种地的问题——
规模经营中的党组织担当
作者:高红岩

保店镇陶庄村用上卷盘式喷灌机


  

□本报记者 高红岩

核心阅读
  一方面是种粮农民的“青黄不接”,一方面是耕地红线的必须坚守。
  如何化解谁来种地的问题?
  宁津县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建+”规模种植的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与此同时,这一做法也回应了更好贯彻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

  农村党支部的向心力更强了
  这个麦收,保店镇身“戴”党徽的收割机成了村里老百姓眼里的香饽饽。“市场价有60元的、 70元的,我们这里割一亩小麦的价钱是40元。”陶庄村村民宋凤友说。
  价钱虽然便宜了,但收割小麦的农机手赚得不比往年少。
  李庄村党支部书记、农机手李万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台机械平均能多收割300亩小麦,纯增收6000元,加上全县统一供给柴油,每升节省的0.6元,两项合计每台机械可节约7365元。”
  变化的原因在于,宁津实施的“农机联运”。
  “以往,农机手只是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收割地块,地块不成片,花在路上的时间、成本不少。全县农机纳入党员服务队后,统一编号,县里统筹划分地块,少走了冤枉路,收割效率也提高了。”保店镇党委书记刘刚说。
  麦收过后的秋种,宁津的老百姓又享受到了“农资联供”的实惠。
  “县里与化肥企业、种子公司签了合作协议,老百姓享受厂家直供价, 100斤左右的肥料每袋能便宜20多元。”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杨书强说。据统计,去年的夏、秋两季,全县为群众直供肥料109875袋4300多吨,为群众节省开支300多万元。
  “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这一错误认识一直以来亟需扭转。另一方面,农民的“青黄不接”,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大势所趋都呼唤着变革。
  宁津党组织成为主动挑担子的人。2014年,“三联三增”活动启动。
  “三联”,就是“三级联动、农资联供、农机联运”,即: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及农业、农机、供销等相关部门上下联动;肥料等农资由厂家以批发价直接送货上门,实行联供;镇、村党组织牵头,通过托管、入股等多种形式将耕地集中起来规模化种植,统一收种作业,实行农机联运。通过“三联”,实现农民增收、集体积累增加、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增强的“三增”目标。
  宁津由党组织牵头,首先从解决农民种地难的农机化入手,实行购置、管理、调度、供油“四统一”,实现“有组织的机械化”。“三联三增”发展到今天,形式日臻丰富、完善。然而,机械化的进一步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才是王道。“党建+”规模种植成为宁津县党组织新的工作重点。
  土地生一分金,农民得一份利
  今年66岁的陶庄村村民宋成祥,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现在他自己也脱离了一辈子辛苦劳作的农地,成为县里某大型百货商店的保洁员。“在这打扫卫生,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每天就干8小时,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宋成祥说。
  虽然再也不事稼穑,宋成祥家里的11亩耕地却依旧是他的“聚宝盆”。
  今年初,陶庄村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陶庄村益群土地股份经营服务中心,按照每户土地确权颁证的面积,全村72户村民全部自愿以土地入股,成为“股东”。管理上,村里的4名村干部为主力,群众代表大会又推选出4名威信高、种地经验丰富的村民, 8位“职业农民”全面负责村里420亩耕地的种植管理与经营。
  根据往年经验,正常年景, 950斤小麦、 1100斤玉米是陶庄村农田的平均产量。这成为村里首次分红的标准。“每亩每年按小麦950斤、玉米1100斤的时价给群众保底收入。”宋成祥介绍,“按照现行的粮食价格,每亩地能拿到1400元左右的收益,这跟以前自己种地收成差不多。”
  然而,村民拿到手的钱不止这些。与土地流转不同,服务中心还要给村民“二次分红”。
  陶庄村党支部书记宋成彬说:“如果当年产量超过平均产量,剩余部分50%留作村集体积累, 50%以二次分红的方式分配给村民;规模化种植后,去掉田埂和田间小路,耕地面积增加10%以上;大型农业机械统一作业,成本要比一家一户小面积耕种价格低1/3;全县农资直供,使用良种良方,亩产量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产量上升,利润就高了。”
  距离县城5公里,陶庄村村子不大,72户, 267口人。尽管如此,此前常年在村务农的人口不到三分之一。“因为距离县城近,很多村民选择进城打工,而家里的地就自发地流转,价格只有350元左右。”宋成彬说。
  “土地流转的方式,看似不错,但实际上农民没有享受到产业增值后的收益。”杨书强介绍,“比如不少合作社还从事粮食仓储、烘干、加工等,所得收入远高于基本地租,但这和农民没关系”。
  正值盛夏时节,地里的玉米苗长势正盛。如今,田里不见耕作的农民,倒是宋成彬每天都到成方连片的大田里逛上两遭。“万事开头难,手里攥着责任觉也睡不踏实,既怕天灾又怕虫害,盼望庄稼顺利收获,一定要让土地入股这一模式在陶庄开花结果。”宋成彬语气坚定。
  不同的村庄,共同的规模化发展之路
  单单每亩每年1400元左右的首次分红收益,就让陶庄的周边村民好生羡慕。如今,已有不少村民向所在村党支部反映想要效仿陶庄的模式,而这无形中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进度。
  陶庄土地入股的模式建立在村干群关系高度融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村庄的不同情况,宁津县党支部引领下的规模化种植模式形成紧密型、半紧密型和引导型三种模式。
  不同于陶庄村土地入股的紧密型模式,杜集镇是土地托管形式的半紧密型。
  2015年4月,杜集镇党委牵头组织成立了李镇、西段社区联合党支部土地托管、代管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设在小李村,配备了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播种一体机、深松机、喷灌一体机、撒肥器、烟雾机18台套,满足李镇、西段、东段等6个村3000亩耕地的全程机械化服务需求。”杜集镇党委书记史恩智说,社区党支部成员和党员组成作业小组,对“种、管、收、储”提供单项或全程服务。
  东段村村民段绍峰告诉记者:“播种节省5元,底肥节省25元,喷药节省5元……土地托管后,每亩地的管理成本节省了105元。”
  截至目前,该服务中心已与700户农户签订了代管协议,与150户农户签订了托管协议。
  引导型则是针对普通村庄,县里组建党员服务队服务“三农”。“这些村庄组织形式相对松散,党支部要引导群众逐步认识到规模化经营的好处,走机械化经营的路子。”史恩智说。
  “县里推行的规模化种植是党支部引领的规模化种植,无论是紧密型的,还是引导型的,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消除了群众“党支部去哪儿了”的疑虑,树立了党支部威信。”杨书强说。
  县委书记巩洪波认为,“党建+”规模种植,实现了现代农用机械的先进生产力,农民以土地入股或托管的先进生产关系,村级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的“三先合一”,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帮助群众脱贫,加速城镇化,也有利于在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过程中,发挥好宁津县劳务输出基地的作用。
  据杨书强介绍,按照既定进度,到年底全县将有20多个村庄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王猛、孟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规模经营中的党组织担当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