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311期 >> 第06版:往事
明清时期,德州南城有一个著名的官宦之家,其家族走出的文人仕宦代不乏人——
人才辈出的德州南城李氏家族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明福

十七世传人李庭孝(前排左五)


光绪年间修订的《德州李氏族谱》


2015年《新修德州李氏宗谱》


  德州南城李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德州比较著名的官宦之家和文化世家。其家族的显赫程度虽比不上卢氏、谢氏、程氏、田氏、北李、南李等家族,但其家族走出的文人仕宦代不乏人,在山左一带也赫赫有名。该家族后人现分布于城内太平街、李家大院,城东李鸣岗村(李家老庄)、大王庄村、王官庄村,城南七里铺村、东七里铺村、邹李庄,城北李家门楼村、北高海村,部分移居北京、天津、牡丹江、佳木斯、贵州等地,个别定居海外,人口约四五千人。
雍正年间考出两名进士步入仕宦家族之列
  德州南城李氏家族,明初由胶东即墨县迁来,属于左卫军户,家族代表人物为李世垣。明代中后期至清中期,该家族曾考出进士2名、举人4名,拔贡、监生数百人,出任教谕以上官职者数十人。家庭人物事迹被地方志记载的达十几人之多。
  南城李氏家族的得名,依据在于该家族初期在德州城厢所处的位置。众所周知,明末清初的德州在经济富庶的同时,文化亦迎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仕宦家族和文化世家的大量涌现,仅是李姓的官宦世家就出现了3家。此时德州人为了对3个李氏家族加以区分,就根据他们所处方位加以命名。如清初居住在李家角的李氏家族,人们称之为北李家族,家族的代表人物为李诚明、李源;将居住在南门内的李氏家族命名为南李家族,其代表人物为李浃、李涛。南北李的这种称谓曾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写进自己的诗歌里。从那时起,州人对北李、南李家族的划分和称谓一直沿用至今。在北李、南李家族称谓出现之后,居住在城南一带的李氏家族因在雍正年间接连考出两名进士进入仕宦家族行列,所以南城李氏家族的称谓也随之出现。如田雯之子田肇丽于雍正九年(1731)为南城李氏家族的九世传人李升所撰《李槐村墓表》中说:“吾州之以孝悌恭谨称者,惟米市李氏云。米市者,其始迁祖所卜居之地。 ”明初至民国以前德州的米市街,位于今太平街的中间偏西位置,属于德州近城的城厢部位,习惯上称南城。又如,清代德州人许朝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撰写的《清候选州同李世基暨配鲁安人合葬墓志铭》也说:“德州人士翕然称前哲之学优行尊者曰‘南城李公’”。所以,南城李氏家族的叫法,古已有之。之所以有这样的称谓,既是能够与南北李氏家族加以区分,也是该家族所在地的重要标识。
  仕宦辈出清末走向经商之路
  南城李氏家族从一般军户变为官宦之家,文字上讲是从五世传人李岐于明万历年间捐赀太医院吏目开始的。但可惜,李岐只是捐赀挂名而已,而未实际到任。所以该家族真正从一般军户变为官宦之家,应是从六世传人李雝以拔贡生出任琼州府珠崖县知县开始的。后来九至十一世中,考出2名进士、4名举人。九世李进,字方居,号敏斋,康熙三十二年(1693)举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任内阁中书。十世李世垣,字星门,雍正三年(1725)举人,四年(1726)进士,历任陕西富平县知县、兴安直隶州知州。九世李升,字阶五,号槐村,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任内阁中书。十世李世培,字念庵,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任知县。李世保,字滋园,号柳亭,乾隆十二年(1747)经元(举人中的第2~5名),二十一年(1756)担任同考官,历任江苏武进县知县、云南大理府知府。十一世李宁,字屏侯,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无出仕记录。
  南城李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为李世垣。据民国《德县志》记载,他“初任陕西富平县知县,修北山湖以兴水利。探知邻邑巨盗行踪,果断予以逮捕之。一日结积案数十。曾将富平县南湖书院修葺一新,并创建义学五处。后升任兴安直隶州知州。任内,筑江堤,创文峰书院。陕甘总督刘统勋荐治行第一,以知府记名。因足疾告归,课徒自给,游其门者俱有所成就。年七十四卒。孙昌,后官知县,署贵州正安州事”。
  清末以来,该家族走向经商之路,家族内有“万聚恒”和“公庆隆”两个商号,分别经营日用百货和绸缎布匹生意。经营绸缎布匹生意的“公庆隆”商号的主人李湛(1888-1963),道号寿明,曾担任过民国时期的德州商会董监和德州红十字会理事,在稳定德州市场流通秩序和扶危解困中有突出贡献。
  十七世传人李庭孝(1920-1992),曾就读于德县博文中学高级部和日本厚生药塾(北京),先后就职于华北政府医务室、德州防疫委员会、天津农民医院、唐山救济总署,1949年考入德州专区人民医院,是德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创始人、主任医师。
历代先贤孝义为本
《南城李氏族谱》虽无家训专章,但谱中所记李岐、李峩兄弟共爨五十年和李升、李世垣父子置李氏义田的事迹,反映出李氏家族具有良好的家风。
  《德州乡土志》记曰:“李岐,字鸣冈,德卫人。父病,汤药必亲尝,衣不解带。父卒,抚弟恩义兼至,同爨五十年,岐力增产数倍,与弟均之。 ”周诗所撰《明太医院吏目李岐墓志铭》说:“鸣冈君,行谊弥笃。少业儒,不果,乃粟入部掾。未几,以例遥授医院幕。李岐为人,诚悫谦厚恂恂,言不出口而明理敦义,喜善好施,里中号为长者。君性孝,当而父属纩之日,怜君弟在髫龄,谓君曰:‘手足也,念之哉。 ’李岐长跪受教曰:所不悉心式谷者有如河。以故二十年来,保诲供具,未尝担弛。即析箸,一椽一缗不以私,唯兄弟相对泣下,推让不取。说者以为有伯仲埙篪之义焉。而推重于君之孝友,亭亭如也。族有贫而无以自业者,亲有幼而遽失所依者,君皆随材成就,或资之耕,或资之读,或令之明书数,或令之操奇赢,俾各有树立,同时感德翕然。内外无间,云大都君宅心以仁,居己于厚,应事以忍,待物以恕,生平未敢睚眦人,而人亦未有睚眦之者。 ”《德州乡土志》同时还写道:“李峩,岐之弟,以贡授博兴县训导,天性孝友。父母早卒,事兄嫂如父母。兄病祷于神,愿以身代。是夜,兄梦神人疗治,寻愈。共爨五十年。兄卒,抚兄子及诸孙皆成立。里人称为高冈先生。 ”
  为了加强族人之间的团结,九世李升仿效宋代范仲淹置家族义田的做法,于康熙末年至乾隆初年置田200亩,用田租收入奖励李氏家族学子求学、赶考,周济族内因贫困不能婚丧嫁娶者。由于其所占用土地为军屯地,受到官府干涉不得不另改别处,后由于所选地块肥力较差和经营不善而告终。十世李世垣考中进士出仕后,又仿照李升的做法,再次购田900余亩作为家族义田。义田的设置,达到了收宗睦族的效果,使族内文脉得到很好的延续,也使族内贫困者得到些许救济,既实现了家族团结和睦,也减少了社会救济压力。
  《南城李氏族谱》中还记有:六世李维“与人交,一出于诚,下至臧获(奴仆),咸遇之以礼”。九世李升,“岁饥,则出粟以赈亲党之不能自存者。有窃其禾者,听之不愿闻其姓名。尝买婢幼而慧,疑其士族,询之果然。还其家,不取直。训课子弟,严而有礼”。
五修族谱继承家族传统
  国有史,郡有志,族有谱,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对后世进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的教材。
  正如李友尊在五修《南城李氏族谱序》中所写的那样:“我们续修家谱就是为了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自己是哪里来的,我们的老祖宗是谁,是从哪里迁来的?不要数典忘祖。还要教育他们,继承和发扬李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继承我们的家规家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生生世世做好人,这就是我们续修家谱的目的所在。 ”
  德州《南城李氏族谱》创修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后经四次续修,时间分别为道光十六年(1836)、光绪三十一年(1905)、民国三十一年(1942)和2015年。
  族谱中收录清代圣旨3件、家族墓志铭文26篇、墓表1篇、人物行述8篇、人物传记12篇,收有清代文化名人王渔洋、朱彝尊、程先贞、卢道悦、黄越、田雯、卢见曾、张元、孙勷、田需、吴楚椿、郑板桥等撰写的序跋和墓志铭多篇。
  本次新修谱书,是在原谱书基础上,将该家族1942年以来新增加的人物记入谱书。新谱书不仅保留了原谱书的内容,新增序跋、人物传记也文笔流畅、印刷精良。
  本次族谱续修工作,由十八世传人李友尊发起并主持,族人李政、李天明两人赞助4万元作为谱书印刷经费。今年,李家新谱被德州市档案馆和德州学院图书馆收藏。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人才辈出的德州南城李氏家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