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304期 >> 第02版:政务
精简办事流程、压减办事时限……市政务服务中心——
政务瘦身助推“审批快跑”
□本报记者李玉梅任立松本报通讯员段浩然

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


  往日里,不少市民常抱怨:办事儿多头跑、证明材料摞成山、审批项目堪比“马拉松”。如今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却是另一番景象。
  新建工业项目从开始申报到开工,通过联合预审、联审联办,只要材料齐全,10余天即可办结。
  在企业设立服务区内,餐饮公司、药品经营公司所有手续“一站式”办结。工业产品(部分)生产许可等重要审批事项不再组织现场审核,实行告知承诺制,企业提出申请,当场予以办理。
  简政放权,公认的“硬骨头”。“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儿”,固化的利益藩篱如何打破?“十个手指头弹钢琴”,整合60个部门办事流程怎么把握节奏?都是难解的题。
  千难万难,不干最难。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董国辉认识清醒:“与周边地市相比,我们政策趋同、要素趋同,协同发展战略怎么落地?唯有拼服务、拼环境,才能赢来先机和主动。 ”
  作为我市优化政务环境的先行者、排头兵,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一系列探索,正在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成为撬动我市新一轮简政放权的支点。
  仅去年一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185万件,平均每天办理5000多件;完成公共资源交易1361件,比上年增长74%,成交额高达84亿元。
从“马拉松”到“短平快”
快在“集中到位”上
“大厅之外无审批,应进驻的审批事项,全部进了。 ”董国辉轻松地说,“在政务服务大厅,60个部门、600多个审批服务事项任你找。 ”
  所言非虚。眼下,市政务服务中心俨然成了政务服务的“超级市场”,办事窗口“琳琅满目”,群众办事再不必多头跑。
  部门进来了,就要办实事、真办事,不能“明进暗不进”、“半进半不进”,害群众政务服务中心和局机关“两头跑”。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局机关对进驻窗口充分放权。“过去授权不充分,表现有两方面,其一,有的部门各项审批职能分散在不同部室,一个窗口权限不够;其二,公章进不来,拍板领导进不来,这边受理,那边盖章,群众还得‘两头跑’。”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丁恺告诉记者。
  通过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这一状况已经发生扭转。
  所谓“两集中、两到位”是指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中心集中,保障进驻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去年10月,市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推动审批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已有29个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将事项集中到审批服务科;推动审批科室向中心集中——先后300个审批事项以“打包”形式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在市住建局窗口,记者发现,一个当场办理完的项目施工许可证上,加盖的公章比普通公章多了一个数字“2”,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叫2号公章,由于单位公章不能随工作人员进驻中心,办事效率就大打折扣了;2号公章,就可用作审批的权限使用,且具有与原行政公章同等的法律效力,不跑局机关同样能盖章。
  为了用好2号公章,市政务服务中心先后出台10多项制度,并与107个窗口单位签订《事项授权责任书》,制定服务标准700多项,让2号公章的权力纳入合法依规的轨道。
  一套“两集中、两到位”的组合拳,确保了“人进中心、公章进中心、值班领导进中心、所有事项和手续进中心”。
从多步到3步
快在“流程压减”上
  简政放权,首在做好“减法”。德城区城上城项目负责人郭经理已经体会到压减审批环节带来的高效。过去,他办理招投标手续,需要跑近一个月的时间,如今实行直接发包备案,当场即可办结。
  据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审批科科长田伟介绍,按照审批材料、环节、时限“三个压减50%”的要求,市政务服务中心持续做好压减工作,目前,大部分事项审批环节保留在3个以内,“一审一核”率达到了90%,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施工许可等10余个证照即来即办立等可取。
  该压减的压减,该取消的也要取消。过去,每设立一个企业,相关部门都要进行一次震评、雷评,有些企业负责人就提出质疑:有的两家企业仅一墙之隔,遭受地震和雷电灾害的条件一样,挨家做一遍,有这个必要吗?“震评、雷评都属于项目建设前置审查,类似的前置审查几乎消耗了整个审批时长的70%以上,成为项目落地投产的一大瓶颈。 ”董国辉告诉记者。
  为了解决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了区域化评估评审机制,即对一个工业园区或成片连方出让的商住用地,编制整体性的能评、环评、震评、雷评等评估报告,简化或取消单个评估评审,超过规范标准的项目,只对超出部分做深度评估报告。
  该举措推进以来,试点区域内建设项目专项评估评审总量减少50%以上,项目审批平均提速87天、节支32%。
  对于非区域化评估范围全面简化前置条件,实行可研、节能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三评合一”;取消非水土流失区域水评、能耗较低项目能评和二次评审、外地建筑类企业进德备案、社会类投资项目强制招投标等10余项前置条件。
  齿轮精加工等一大批项目单位享受到了改革红利,平均节省成本近100万元,节约中介评估时间2个多月。
从6619家到18732家
快在“落地保障”上
  18732家。
  这是去年全市新注册和变更企业的总数,这一数字,是2014年的近3倍。
  数字呈倍数激增,得益于市政务服务中心深化审批方式改革。
  家住德城区的李先生,最近想开一家小饭馆。早就听说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没半个月根本下不来。可是最近去政务服务中心一办理,他惊喜的发现,只用几个小时,就办下来了。
  这源于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
  过去登记注册,要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程序复杂,耗时耗力。
  去年10月起全面推行的“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在新模式下,商事主体只需在工商登记窗口填一张表,由后台统一运转数据,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办理新版营业执照最快仅需数小时,这大大降低了市场主体的注册时间。
  从招商引资到开工生产,企业需要的服务千头万绪,而且每个企业都各有各的特点,统一的政务服务往往难以满足企业的具体需求,这也是造成企业感觉“办事难”的原因之一。
  基于此,市政务服务中心还推出“私人定制版”政务——“1+1+X”个性化定制方案,由中心综合窗口牵头,以工商登记证照办理为主体,根据企业需求有相关X个部门并联审批,实现了多证联办。
  同时,设立“纳税人之家”,在全省率先推行国地税融合办税。
从“多头跑”到“一窗办”
快在“创新服务”上
  从前,项目单位不仅要逐个部门跑审批,还要逐个中介机构跑服务,现在,只要到建设项目综合受理窗口,由该窗口组织联合预审、联审联办,“一个窗口,两次会议”完成全部审批,这是以前不敢想的。
  快就快在过去“万里长征”、山重水复的审批流程,如今变成了“一站式”:一窗受理、分散审核、同步审批、限时审批。
  遥遥无期、望穿秋水的审批搭乘上了“高铁”,步步并联,段段提速,报送审批,随来随办,再不像以前一月半月议一次,让总审批时间压缩到25天。
  政务服务中心还创造了“初审确认、容缺办理、疑难会商、协助报批”的四大保障机制,董国辉解释道:容缺办理指有些材料现场没带全,但后期可以补,就先受理,上车后再补票;疑难会商则是遇到“疑难杂症”时,就召集相关部门来一次“会诊”,一次性解决所有疑难;同时,还有无偿代办服务,只要打个招呼,就有人上门无偿代跑,一个项目、一人代办、一套方案、一办到底,协助企业顺利完成报批。
  高效的政务环境,激发了市场的倍增效应。 2015年,全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 13.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9.3%,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全民创业热浪滚滚。
  在赢得了外地客商和群众的一致点赞中,我市也成为全省17个地市中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平均承诺时限最短的市之一,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满意率达99.8%。“今年我们将继续努力创造服务最好、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的政务服务环境,为全市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强力保障。 ”董国辉自信满满地说。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政务瘦身助推“审批快跑”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政务】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