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60108期 >> 第06版:往事
滚动向前的车轮
——解放战争乐陵支前纪实(上)
□刘德玺

社会各界为奔赴前线的新兵送行。


乐陵文庙大成殿旧貌。


  沉重的历史车轮,向我们走来又离我们而去,它满载着富贵与贫穷、欢乐与痛苦、善良与阴险,是与非、曲与直,压迫与反抗。然而,历史的车轮向着永久延伸。
  乐陵历史上劳苦大众争解放、争自由进行的斗争不胜枚举。虽然解放战争只是历史的一瞬间,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解放区的乐陵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求得全国的解放、人民的自由,投入到了这场伟大的战争之中,他们踊跃支援前线,无私捐献粮食、柴草、布匹、车辆甚至生命。就让我们将时间的镜头拉回到70年前,再现那一幕幕感人的场面。
群众自发集会
  1946年3月15日,茨头堡区80余村的群众,1500余人召开庆祝翻身大会。
  1946年6月25日,乐陵县教师学生举行反内战游行;大张村中心学区全体师生500人,游行示威。
  1946年7月,乐陵县各界群众纷纷投书政府,决心以实际行动支援自卫战争。
——摘自《乐陵县志》
  经过8年的抗日战争,乐陵已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
  经过战争摧残,通过战争锻炼的老解放区的人民更加坚强了。正当他们满怀信心重建自己家园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出兵进攻解放区,将刚刚获得新生的人民重新推到战争的灾难之中。消息传来,具有革命传统的乐陵人民义愤填膺,各界群众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乐陵城西关史家大院 (现县政府所在地),这里正在召开土地改革工作会议。副县长梁长庚、石磊光,县府秘书钟正斋,以及各科的科长和部分区的区长,刚刚听完县长张厚治传达的专属土改指示,便听到街上传来隐隐约约的喊口号声。张厚治离开会场走出门外,只见整个大街上,人们高呼着口号向东奔去,人群中有儿童、老人,有工人、农民、职员和店员。城关区委书记张民生跑到张县长的近前:“张县长,今天又有这么多的群众自发集会,要求蒋介石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听说他们去文庙集合。”张厚治抬头目送着游行的队伍,坚定地说:“反对内战是全国人民的呼声。我们要支持群众的这一进步行动。”说罢又回过头对站在一边的张民生说:“民生同志,请你告诉与会人员,去参加游行,声援群众的这一进步行动! ”
  此时的文庙,挤满了讨伐蒋介石的各界群众。一位老汉,在别人的搀扶下走上大成殿的台阶,他是北街的张老大,只见他悲怆地说:“卢沟桥事变以后,小日本疯狗似的向乐陵扑来。当时老百姓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眼看就要蹦出来啦,都指望着国民党政府组织咱百姓抗日。但事与愿违,远的不说,就说咱县的事儿,那县长李念洲没见到小日本的影子就颠着屁股逃到黄河南边去了,再也没有回来。再说那民团团长高鹤轩,平时对咱老百姓张牙舞爪,日本人没有来时,张口抗日,闭口抗日,抢钱、抢物还霸占人家大姑娘。日本鬼子真的来了,他可好,冲着自己的大腿上打了一枪,让他的狗腿子抬着跑过黄河南边,到他的党部报功去了。 ”
  张老汉越说越激动:“当时乐陵是一盘散沙,老百姓六神无主,是共产党在黄夹、在旧县举起了抗日的大旗,领着咱老百姓起来打鬼子,这仗一打就是好几年。共产党把小日本打跑啦,咱解放了,选出了自己的政府。大家说说,国民党凭什么不承认咱解放区人民选举的政府?”张老汉一口气讲完憋在肚子里的话。
  一名20岁左右的男青年拨开人群,奔到大殿前,纵身跃上台阶。他急促地说:“俺是张桥区的彭景海,在俺1岁的时候,爹就走了,撇下了俺和娘还有哥哥,俺们娘儿仨房无一间、地无一寸,因俺爹生前欠下的高利贷还不起,俺们被地主逼得逃生在外。 ”
  彭景海擦了擦眼泪接着说:“抗日战争胜利了,俺们一家人回到了西楼子庄,人民政府给俺分了地。如果没有人民政府,就没有俺彭景海一家的今天。俺要参加解放军,一辈子跟着党,报答党的恩情。 ”他攥着拳头,挥过头顶。
  不知什么时候,县长张厚治,副县长康长庚、石磊光和秘书钟正斋来到群众中间,张厚治面对群众大声说:“乡亲们!我们要同一切反人民的势力斗争到底,以实际行动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 ”“以实际行动保卫胜利果实! ”“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 ”
  口号回荡在乐陵的上空,聚成阵阵滚动的惊雷。
为新兵送行
本年(47年),乐陵在大拥参运动中有三万余人离开家乡奔赴前线。
——摘自《乐陵县武装斗争史》
  自前任县长张厚治积劳成疾,被上级强令送进医院休养后,这副重担就落到了石磊光这位女同志的肩上,反奸诉苦、减租减息、剿匪反霸,这都是硬任务。县大队升级、青年参军她都要亲自接待和欢送。她夜以继日地工作。昨天还刚刚步行到九区、七区、四区了解支前工作,当回来时,已经是深夜了。
  早上,石磊光醒来,急忙披上外衣,冲出县府大门。
  大街上的人熙熙攘攘,男女老幼都来为上前线的亲人子弟兵送行。一对夫妇正在窃窃私语,那是寨头堡乡的李柱子和他妻子支前模范胡正梅,正梅鸡叫就起身,带着全家人的嘱托,步行几十里路为丈夫送行。“正梅,你这副担子可不轻啊。 ”柱子深情地说。“我走了以后,家里就全靠你啦,爹娘都有病,孩子还小。 ”正梅说:“你放心吧,家里的事你就别挂着了,我会把爹娘侍奉好的,把孩子养得胖胖的。我们妇女要做很多军鞋送到前线去,说不定,我做的鞋你能穿上呢! ”柱子说:“净说傻话,部队这么多人,哪能就这么巧。 ”正梅鼻子一酸,把头扭到一边,泪水夺眶而出。她擦一下眼泪,望着柱子说:“我们全家盼着胜利,你早些回来一家团圆。 ”
  石县长站在人群中间,看到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她穿过人群,来到西关的戏台上,四周眺望,台下人山人海,红色的标语张贴在大街小巷。“军属优先,货物九扣”“欢送新兵,前线立功”……这些激励人心的标语,鼓舞着战士和群众的斗志。
  7000多新兵,胸戴大红花,列队集合在戏台前,一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四周站满了欢送新兵的群众。
  此时,老戏台成了主席台,县委书记晨光健步走上台来。“乡亲们,新兵同志们!”会场安静下来,聆听着书记的讲话。“新兵同志们!今天,你们就要离别家乡,奔赴反蒋的战场,家乡人民希望你们,英勇杀敌,立功受奖,为家乡人民争光! ”台上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石磊光接过话说:“今天,我县又有7000名青年参军,希望你们到前线多杀敌立功。我们在后方进行土地复查,突击抓生产,保证你家没有困难。 ”
  新兵出发了,晨光、石磊光、梁长庚、仲正斋、王欣、王之义等领导同志纷纷走下讲台,来到群众中间。老人、妇女和小孩儿们都紧跟着新兵的身后,他们恋恋不舍,千嘱咐万叮咛倾诉衷肠。
  几千人的队伍在锣鼓声中走出县城,远去了,送行的领导和群众仍然站立在城边,久久向远方眺望着。
  乐陵的青年带着全县人民的期望,带着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热爱奔向杀敌的前线。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解放战争乐陵支前纪实(上)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