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美继续主导中东事务恐难如愿
  美国国务卿克里日前匆匆结束对埃及和卡塔尔两国的访问。克里中东之行目的明确:向埃及示好,安抚海湾国家,释放美国意欲继续主导中东事务的信号。
  美国的中东盟友们对上月14日达成的伊朗核协议耿耿于怀,对由此可能引发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忧心忡忡。克里此行,是继上月19日国防部长卡特访问以色列、沙特、约旦之后的第二波外交安抚行动,这次是给埃及和海湾国家送去“定心丸”。在埃及,克里与埃及外长舒凯里重启两国中断6年之久的战略对话,并在访前宣布向埃及交付8架F-16战机;在卡塔尔,克里向海合会成员国外长承诺“加快武装海湾国家的步调”,包括继续就地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整合与海湾国家磋商,同时增加军事训练频率。
  随着“后伊核时代”的到来,中东盟友对美国的不信任感和对自身安全的担心变得日益强烈,尽管美国在中东大的政策基调不会改变,但其在主导中东事务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美国想要继续主导中东事务,不仅要面对美国与地区盟友的利益交汇、伊朗执行协议的程度等问题,还要受到俄罗斯和欧洲等方面因素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影响。
  正如法国《世界报》文章所说,奥巴马想要在中东重建新的平衡,使沙特和伊朗、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力量相互抵消,然而他的赌注可能会落空。从多方斡旋2014年巴以冲突,到多国介入叙利亚日内瓦和谈,再到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共同协商达成全面协议,地缘政治困局、持续动荡冲突与严峻反恐形势都决定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立主导中东事务。
  克里结束中东之行后,立刻赶往亚洲,这正是美国当前心理的真实写照:一方面急于摆平中东事务以将战略重心转至亚太,另一方面却疲于应对中东盟友的质疑甚至抵触,费心修补与盟友关系。
  伊朗核协议的达成,暂时熄灭了一个可能引爆地区冲突的导火索,但同时也让美国的中东盟友认识到,“美国并非强大支柱”。一向奉行实用主义、谋求一己私利的美国,无疑正冒着被中东盟友“拉黑”的风险。
□陈聪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美继续主导中东事务恐难如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6 版:看天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