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一个传媒人的真性情

2014年,于忠广(右一)在西藏做调研。



  (上接2版)于忠广说,大学老师在时间上和思想上都是自由的,每周除了上两次课,其余的时间都可以自己支配,这也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央视工作期间,由于工作需要,于忠广开始接触纪录片,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记录片的拍摄。 “每拍一部片子,都会接触到新的东西,都要不断的学习,我喜欢这个过程。”随着拍摄的增多,于忠广渐渐地有了名气,不断地有人来找他拍摄。在实践中学习,并且不断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对他来说是比获得名利更幸福的事情。 “作为一个教新闻的老师,只有自己不断去做,不断去实践,才能把最好的知识带给学生。”于忠广说。
  无论做什么,于忠广都力求做到最好。去年,他和团队去长春、哈尔滨等地拍摄纪录片 《日本关东军档案》,为了拍摄一个镜头,他找长春的朋友借了一部越野车,带领摄制组跋山涉水好几天到达中俄边境的东宁要塞。他说当时其实可以不去,但是既然选择做这个东西,就要做好它。后来,这部片子入围了金鹰节纪录片奖。今年1月份,为了拍摄国家的一个重点外宣纪录片 《钓鱼岛》,于忠广和团队跟随中国海警编队奔赴钓鱼岛巡航。在海上度过的几天时间里,摄影师晕船反应强烈,于忠广只能强忍着眩晕自己扛着摄像机拍摄。
  既是记者,又是学者,于忠广在两种身份间自由切换,乐在其中。 “作为老师,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心里有种强烈的满足感。”于忠广说,每一堂课,他都认真准备,并且把它当成自己第一次上课一样重视。
  除了在大学教课,从2008年至今,于忠广还为天津、内蒙古、黑龙江、贵州、江西、河北等地各级广播电视台进行业务培训,为北京市委党校局、处级干部进行政府新闻发言人业务培训,并为国内各级政府做政府公务员媒介素养专题讲座。

  无论走多远,故乡一直都很近


  直到去年父亲去世以前,无论多忙,于忠广几乎隔一段时间就会回老家待上几天。 “最近虽然回去的少了,但是对于家乡的感情一直没有变过。那么多朋友都在那里,这么多年感觉自己好像从没有离开过。”于忠广说。
  虽然到北京已有14个年头,但于忠广最爱吃的菜还是家乡菜。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有一家鲁菜馆,于忠广是这里的常客。他经常特意开车到这家店,打包几个山东大包子带回家,他觉得大包子里面有家乡的味道。
  于忠广说,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人和他开玩笑,说他身上总带着山东人的一股 “土”劲儿,劝他要学得圆滑一些,但他觉得,这股“土”劲儿,正是山东人的优点和特质,他是 “不想改也改不了”的。
  对于家乡最近几年的变化,于忠广由衷地赞叹。 “上高中的时候来德州玩儿,印象里只有一个新湖公园,而现在,德州开发区的环境真是太好了。”作为德州人,于忠广为此感到自豪。而在老家辛店社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镇上也修起了公园,周围的许多村民住进了楼房。利用自己在媒体工作的条件,于忠广时刻想着为家乡的发展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于忠广说,很希望将来退休后,能回到自己的家乡生活。当记者邀请他为家乡题词时,他毫不犹豫地写下了下面的文字: “无论走多远,我都是家乡的孩子,祝愿德州的未来更加美丽、富强。”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个传媒人的真性情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德行天下天南地北德州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