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粮王魏德东的“创富经”

魏德东和他种植的无公害稻谷。



  他是全国劳模、央视“2014年度三农人物”,连续5年获评“全国种粮大户”,他创办的富民家庭农场已成为让“土地生金”的农业生产新样本。
  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京举行,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和证书。
  自2008年开始,魏德东已连续5年被国务院和农业部评为“全国种粮大户”;2011年以玉米单产973.4公斤、小麦717.79公斤的成绩问鼎 “山东粮王”;201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 “2014年度三农人物”。他所创办的富民家庭农场已成为我市农业发展向着良种化、信息化、组织化、机械化迈进的先行军,成为让“土地生金”的农业生产新样本。

“与天斗,与地斗,千万别内斗


  43岁的魏德东,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厚实的肩膀、魁梧的身材,黝黑的国字脸上一双睿智的眼睛,淡泊从容而又机敏风趣,与笔者交谈,时不时就有慧言妙语蹦出,活脱脱一个新时代的新农民。
  魏德东很有经营头脑。 2001年,他就在镇上开了一家农资经销店,还卖农机,成了附近最早搞农资经销的人。那时,跟着父辈过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他曾对妻子说:“以后就是要饭也不种地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想却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当地外出务工经商的青壮年越来越多,眼瞅着村中的农田减产的减产,撂荒的撂荒,土里生土里长的魏德东觉得很心疼,萌生了承包土地的念头。2008年,镇里搞合村并居、两区同建,思虑再三,魏德东耐心说服了家人,借此机会流转了300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土地在农户手里散种,一亩地最多收入1000元,如果每亩补给农户1000元,把土地承包过来提高种植效率,自己有钱赚;农户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继续在被承包地上打工,同样有钱赚,两全其美。当时的魏德东又幽默地对妻子说 “再不种地就得要饭”。
  魏德东的胸襟非常开阔,从不计较小事,也乐于和别人分享。无论是搞农资经营还是规模化种粮,还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搞大户联盟,魏德东都把家庭成员、农户利益、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省农科院组织举办的全省首届家庭农场联谊会上,他作为东道主,发自肺腑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天斗,与地斗,千万别内斗”。意思是,咱们种粮人要联起手来跟天斗、跟地斗,想方设法把粮食生产搞上去,提高土地效益,有好经验要和大家分享,不能藏着掖着,遇到难处要相互通气,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而对于自己的大家庭,魏德东处理得更是得当,体现了一个兄长的胸怀和担当。从办农资经销店开始,魏德东就与魏德峰、魏明艳共同经营,如今搞土地经营,三家人还是在一起,按股份分红。说起股份分配,魏德东考虑得很深很细,他说:“在一般人看来,是我先承包的地,他俩跟着我干,我占一多半的股份理所当然。但我想得更多一些,都是自己的弟弟、妹妹,假如股份少了,时间长了难免会有想法。现在他俩一家占30%的股份,我占40%的股份,基本平均,这样积极性都高、责任心都强。三人完全平均也不行,兄妹仨总得有个挑头的,所以我多10%”,“现在的富民家庭农场、合作社也是我们三家共同经营管理。为了公平,采取交叉分工的方式”,“我就像一个班里的代理班长,只是暂时充当‘领导者’,大家发展好了,再分开也不迟”。
  “肩膀一样齐,一家人好使力。 ”每个月魏德东都会邀请父母和弟弟妹妹两家召开3次大家庭例会,总结前段时间工作的经验教训,布置下一阶段的目标方向。而开放分享式的同伴关系是魏德东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不仅对自己的家人不藏私,对自己合作社的社员、其他种粮大户和合作伙伴亦是如此。

“种10亩地是种地,种1000亩地是经营”


  从2009年开始,魏德东农场的种植规模不断增大,从300亩发展到今天的2600多亩,他风趣地对笔者说:“种10亩地是种地,种1000亩地是经营”,一句话道出了种粮大户成功的秘诀。
  向规模要效益首先要靠科技。他们请来省、市农业专家,用先进技术武装农业。 “农场的小麦种植采用了土地深耕、配方施肥、宽幅精播、单粒精播、适当晚收等实用新技术,目的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不仅如此,随着农场的发展,我们还和众多科研院所展开了一系列合作。 ”据魏德东介绍,富民家庭农场先后和省农科院、山农大、市农科院建立了合作联系,其中,与省农科院探索试验粮油间作均衡增产模式,同步实现了玉米、花生播种、收获的机播机收。就在笔者来到富民家庭农场的前一天,在他的农田里,“玉米、花生宽幅间作”一体化播种试机活动刚举行完,吸引了大量观摩者。
  规模种植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在富民家庭农场的仓库里,各式各样的农机应有尽有,笔者注意到里面还有一台配肥机,“我们请农业局、土肥站的专家来测土配方,然后从厂家进原料。既降低了成本,还能配出适合自己土地的肥料,提高粮食产量,一举两得。 ”魏德东说。
  除此之外,魏德东凭借多年过硬的种植技术与国内外大型种子公司签订玉米订单、小麦育种合同,“繁育麦种每斤高于市场价0.15元,玉米订单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利用自己现有的农资经营优势,农药化肥节省10%—15%的成本,农机规模化作业又省20%—30%。精打细算的魏德东在充分提高土地效益的基础上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去年秋收过程中,魏德东发现农机设备投入资金压力太大,一人短时间内承受不起。经调查,发现其他的种粮大户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于是,他就联合县里其他种粮大户成立了联盟。 “现在我们十几家种粮大户结盟后约有2万亩的土地,我们抱团取暖,有了好的经验做法、新的种植技术便互通有无,以后再大的粮食订单我们也敢接。 ”

“做个有情怀的现代农民”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而魏德东是“爱一行,干一行”。 “首先你要热爱农业,对发展农业感兴趣,就像养宠物一样,喜欢它才能养好它。 ”魏德东说。现在的他,依然保持着每天早起到地里转一圈的习惯,“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我就感到安心、舒心”。
  如今,种种荣誉加身, 43岁的魏德东并没有过多的喜悦和陶醉,他说这些称号只是对过去的肯定,更多地还是意味着责任和压力。谈到未来打算,魏德东没有先聊他的家庭农场,而是透露了一项堪称公益的事业。“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常常误把小麦当作韭菜,闹出笑话。虽然种地的减少了,但对于农业不能一无所知。因此,我想建一处能展示我省农耕文化的小型‘博物馆’,作为一个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这里既有五谷杂粮示范田,又有从过去到现在的各式农具。”“目前我已经收集了很多老式的磨盘、碌碡、播种机、犁等,基地也在筹划中,相信这些能留住一部分乡村记忆。 ”除了捐钱捐物,这是魏德东能想到的回报社会的一种最好方式。 “咱也得做个有情怀的现代农民。 ”他憨笑着对笔者说。
  而对于自己的“主业”,他说:“从2008年到现在一直以种小麦、玉米为主,还种一部分小杂粮,以后将延伸产业链,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有精力的话再投身养殖业,种养结合,立体化发展。如今电商、‘互联网+’这么火,也想好好利用一下,乘着我省农产品整体品牌建设的东风,做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
□本报通讯员吴长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粮王魏德东的“创富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