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鲁查看果树长势。
4月21日,走进平原县王打卦镇裕丰生态园,3000多棵苹果树花期已至,花朵竞相绽放,1000多棵桃树迎风舒展。除了这4000多棵果树,生态园里还散养着2000只白鹅和1500只鸭子。
让人想不到的是,生态园的主人宋振鲁年仅24岁,是一名90后大学生。
不顾父母反对,辞职回乡种地
2010年,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宋振鲁从青岛黄海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潍坊福田汽车城做仓储管理员。工作轻松,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工资3000多元,父母对他这份工作很满意。
而宋振鲁却总想着“创业”,他觉得工作太清闲不利于年轻人发展。有一次,宋振鲁去一家生态园旅游,成片的桃树、葡萄和供游人采摘的大棚草莓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他从中看到商机,并开始打起了黄土地的主意。此后,只要有假期,他就到寿光、济南等地考察蔬菜大棚种植和水果市场行情。有一次,宋振鲁回老家时,发现村东有一片苹果园,但由于主人都忙于外出打工,疏于管理,近乎荒废。宋振鲁决心辞职回家承包这片果园。
宋振鲁的这一决定受到了村里人的质疑,也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的父母都在当地纸厂打工,仅有的4亩地常年往外承包,虽为农民却从未种过地。父亲宋祥强不理解儿子的做法,说:“我这代人都不愿种地,你一个大学生能吃得了这苦吗? ”倔强的宋振鲁却坚持己见,他认为现在农民都出去打工了,农场式种植很有发展前景。
2012年11月,宋振鲁回到了老家王打卦镇后宋村,开始了自己的“农场梦”。看到儿子这么坚决,父母拿出了所有的40万元积蓄支持他。最终,他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承包了村东包括苹果树在内的100亩土地,与村民签下20年的合同。当年冬天,宋振鲁就在四周拉上铁丝网,盖了5间砖房,正式搬进了农场。
赔得血本无归,却从未想过放弃
刚开始创业的宋振鲁掩抑不住满心的兴奋,准备大干一场。2013年3月份,他购进5000只鸡苗,2000只鸭、鹅苗,请来技术员修剪果树,又在林间的空地上间种了50多亩辣椒和黄豆。
由于没有经验,宋振鲁遭遇的困难不断。鸡苗在林间散养,很容易传播鸡瘟,刚长了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大面积死亡。 6月份一场暴雨,用砖和石棉瓦盖的鸡棚倒塌,砸死砸伤一批鸡苗。两场变故,鸡苗只剩下不到2000只;7月份,宋振鲁草草地把没长成的鸡处理了。果树生长到夏季,枝繁叶茂,把辣椒和黄豆全遮盖了,辣椒和黄豆不再生长。仅仅几个月,鸡苗费、饲料费、菜苗费和人工费,宋振鲁就赔进去20多万元。苹果树由于原先长期疏于管理,当年产量只有1万多公斤,收入了3万多元。唯一让人欣慰的是,鹅和鸭子养殖半年之后,收入了10多万元。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不仅没有赚钱,宋振鲁还赔进去20多万元。父母劝他不要再继续干下去了,但倔强的宋振鲁没有放弃。
扭亏为盈,农场梦成为现实
静下心来,宋振鲁认真地总结了失败原因以及在农场管理中的弊病,并把整改措施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2014年一开春,宋振鲁又从亲戚朋友处借来20万元,建设了育雏棚,修了小路,购进2000只鹅、1000只鸭,并补种了1000多棵桃树。这一次,他不断学习果树种植、鸭鹅养殖技术,不敢再有任何疏忽。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3000棵苹果树大丰收,10多万公斤苹果以每公斤4元左右的价格销往德州、济南的水果市场。鹅、鸭卖得价格也不错,总收入达35万元,总算把之前的亏空补了回来。
2014年7月,宋振鲁联合其他4家农户,成立了裕丰生态园合作社。现在,宋振鲁雇用了4个农民负责生态园的日常生产管理,把小型“家庭农场”管理得井井有条。
谈到今后的发展,宋振鲁信心满满,眼下,他正在改良苹果品种,注册商标,准备把绿色苹果送进超市。此外,他还打算与河北一名农场主合作,建起集采摘、垂钓于一体的观光生态园。
□本报通讯员王芳王曼曼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