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台的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今后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将享受同等的财政补助政策——
近日,一则消息为民营养老机构带来了希望。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今后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将享受同等的财政补助政策,政府将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
那么,我市民营养老机构生存现状如何? 《意见》的出台,能否助其快速健康的发展?记者进行了调查。
院长们的生存窘境
“真有点儿撑不下去了。”说起祥瑞颐老院的现状,院长王瑞忍不住叹了口气,成立两年多来,这里一直只住了六七位老人,今年更是仅有5位。为了节省开支,王瑞没有请护工,他和妻子亲自照料老人们,即使是这样,去除成本,上个月养老院盈利仅1700多元。
祥瑞颐老院利润微薄,但至少是盈利的,与一年亏损30万元的平原红运老年公寓相比,算得上是幸运了。平原红运老年公寓现在住了接近100位老人,每年的巨额亏损让负责人何克勤直挠头。
水电费、人员工资、伙食成本是养老院的三大开支。 “就算220个床位全部住满,赢利也比较困难。 ”何克勤说,红运公寓是全市档次最高的民办养老公寓之一,每位老人收费 600至 800元不等,如果涨价,空的床位多了亏损更严重,只能维持现状。
我市其他民营养老机构,大多面临跟祥瑞、红运一样的窘境。调查显示,我市不少民营养老院空床率高于50%,大多亏损或微利。
据了解,为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政府对规模达到20张床位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按实际入住床位给予部分补贴。因此,每年红运老年公寓能拿到五六万元的补贴,稍微能缓解一下资金压力。但对于像祥瑞这样的小型民办养老机构来说,维持尚且困难,发展更是步履维艰。 “现在的10来张床位都住不满,很难发展到20张。 ”王瑞说。
观念误区拉低入住率
之所以经营状况惨淡,在王瑞看来,思想观念上的误解,是人们选择民营养老机构的最大 “拦路虎”。
王瑞的养老院曾接收过一个武城的老太太,老人摔断了腿,子女工作忙,家中无人照顾,可是在这里待了3天就被接走了,原因是邻居知道老太太被送到养老院后,议论纷纷,家里人顶不住压力,只能把老人接了回去。 “不是没有需求,是人们在观念上还放不开。 ”王瑞说。
对于民营养老机构的不信任,也让低迷的“入住率”雪上加霜。 “与公办养老院相比,民营的即使价格再低、服务再周到,老人也不愿来。 ”王瑞说,为吸引老人入住,民营养老机构竞相压低价格,利润微薄只好降低服务标准。
王瑞的说法在另一家民营养老机构——和暮家颐老院得到了证实。这家位于德城区解放中大道的民营养老院,院长杨朝龙是个年仅20来岁的小伙子,就在前些日子,为了降低成本,他万分纠结地辞掉了一个护工,现在养老院里的13位老人,就由他和另一位护工两个人来照顾。
然而,当下人口老龄化强势来袭,养老机构短缺是不争的事实。从德州市2013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来看,全市有60岁以上人口97.8万人,占到总人口的17.2%,已经远远超过我市任何一个县市的人口总数; 80岁以上老人9.9万人,占总人口的1.7%。因此,民营养老机构更应发展成为一股重要力量。
“一碗水端平”带来希望
“经济效益不好,但是社会效益不错,最直接的就是解决了几百位老人的养老难题。 ”何克勤说,红运公寓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背后依托红运村美食城有限公司这个坚实后盾。 “我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养老服务业从长远来看是有希望的。 ”
同何克勤一样,不少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投资办养老院,就是看好其广阔前景。但困顿的现状却打击了民营资本介入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
民营养老机构想要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伸出援助之手。然而,长久以来的现实却是,政府的公共资源大量流向公办养老机构,这让本就处于劣势的民营养老机构更加捉襟见肘。
《意见》的出台,无疑为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释放出利好信号。 《意见》中明确提出,今后,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将享受同等的财政补助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放开养老机构养老服务价格,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机制市场化,促进养老产业加快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
随着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的逐步落实,可以期待的是,未来,一个政策健全、机制完善、标准规范、平等参与、竞争有序的养老服务业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对民营养老机构来说,春天或许真的不远了。
□本报记者 王倩倩 本报通讯员 杨玉娟 任俊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