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电梯频频事故伤人谁来担负“首责”?
  这是一组令人担忧的数字:近年来,伴随着各个城市电梯数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平均每年发生40多起电梯事故,人身伤亡案例频频出现。
  电梯伤人甚至致死事故令人痛心,但更让人忧心的是,事发后各方往往推诿扯皮,让受害者索赔无门。
  物业公司、制造商及维保公司……电梯出现事故,到底该找谁?究竟谁来承担首责?如何划分责任,不仅关乎公平,更直接关乎你我的切身利益。

屡成伤人凶器


  便利人们出行的电梯,却屡屡上演伤人悲剧,电梯事故已成为我国各大中城市最频繁遇到的安全事故领域之一。
  今年3月9日,广州白云区某商场内一处手扶电梯出现伤人事故,一位小男孩的5个脚趾被手扶电梯尽头的夹板夹断。
  去年9月中旬,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一男生乘坐综合教学楼电梯,不慎被卡电梯轿厢窒息身亡。
  去年9月25日凌晨,深圳一名年轻女子乘坐小区电梯时坠入电梯井,导致右手和右脚被摔断……
  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电梯使用大国。数据显示,北京、上海两地的电梯保有量分别突破18万台和19万台,深圳和广州的保有总量也超过10万台,与此同时,恶性电梯事故的频发、多发也成为安全监管的一大难题。从2005年开始,我国平均每年发生40多起电梯事故,约30人死亡。
  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缺乏法律层面的明确规定,电梯事故发生后,究竟谁来担责的问题,往往遭遇物业公司、制造商及维保公司等涉事相关方的推卸和扯皮。
  不仅如此,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各方也对究竟谁该担责尤其是担负首责,存在明显的分歧。今年1月, 《广东省电梯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在接受专家组评估时,因提出让物管承担 “第一赔付责任”曾引发激烈争议。反对方认为,使用管理人承担 “第一赔付责任”涉及民事责任担责方式,属于国家立法权限,广东立法违反上位法;而赞成方则认为,电梯使用管理者与消费者有最直接的关系,使用管理者 “首负责任”制度能让受害者很快得到赔偿。然而,该草案在3月25日提交给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时,只明确了电梯使用管理人是电梯使用安全管理的首负责任人,但删除了初稿中的 “电梯使用管理者对受害者承担第一赔付责任”条款。

为何事故频发


  恶性电梯事故的频发、多发正成为安全监管的一大难题。记者从多个城市质监部门了解到,当前电梯事故频发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

  安全主体责任:说不明白


  电梯在运营中,由于所有权、使用权、物业管理权、技术管理权(维修、维保、检验权)和具体使用者涉及多个主体,往往造成安全责任链条不明晰。一旦发生电梯伤人事故,围绕谁来赔付伤者的医疗费,物业、开发商及维保公司便会陷入互相扯皮、卸责的状态。

  维保市场:多少“劣胜优汰”


  广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处长杨延晖表示,当前电梯维护保养属于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现行 《特种设备安全法》偏重于对电梯制造、维保单位进行事前资质管理,但对日常工作并没有考核机制,部分维保单位通过降低服务质量,从中获取不正当的利益,导致“质次价低”的维保公司充斥市场,形成 “劣胜优汰”的外部效应现象。同时,一些物业管理单位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更倾向于委托给出价更低的维保公司,对维保行为也缺乏监督动力。

  政府监管:两三人监管40万台电梯?


  在电梯检验体系中,质监部门需每年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如果电梯通过了年检却出现问题,质监部门进行行政执法时,就会既当“裁判员”又当 “运动员”,导致检验环节职责混淆。而政府监管 “大包大揽”也造成电梯管理单位、使用单位没有压力和动力去承担电梯安全工作,产生政府依赖症。此外,在特种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安全监察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以佛山南海区为例,两三名监察人员需负责全区约40万台电梯,传统监管模式已走入 “死胡同”。

  事故赔偿:社会救助和制约机制“去哪儿了”?

  电梯事故发生后,往往会涉及人身伤害带来的大额经济赔偿。我国绝大部分电梯维保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均属于小微企业,盈利微薄,动辄百万元的经济赔偿很可能让企业破产。而受害者由于未能及时获得赔偿,延误治疗现象时有发生。

   走出索赔困境很重要


  事实上,由于电梯涉及相关方较多,用法律的手段来明确谁该担责,尤其是确定谁该担负首则,在当前尤显必要。业内人士认为,明确首负责任可以牢固锁定电梯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可促进各方尽职尽责、减少事后责任主体间扯皮。事实上,此次广东提交的电梯安全条例草案之所以引起关注,除了立法权的争议外,就涉及由物管企业来承担首责是否公平的问题。
  同时有观点认为,今后电梯事故担负首则的具体内涵应予以明确。广东提交的电梯安全条例草案规定, “首负责任”除日常维修保养、风险评估、值班监控等13项义务外,还需要在电梯伤人事故中承担受伤人员的救治、安置工作,但并不涉及 “赔偿、垫付”问题。
  但有专家表示, “先行垫付”应是首负责任的核心内容,若去掉“物管先行垫付”相关条款,受害人索赔困境依然难解。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改革必须于法有据, “物管先赔”可能合理但不一定合法。
  全国人大代表陈舒认为,为减轻 “首负责任者”赔偿压力,可将保险力量引进来,建立电梯责任事故险制度。全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李健辉则建议,住宅类电梯保险可按2: 3: 5的比例分由制造者、维报者、管理者共同缴纳, “可参照交强险,建议国家将电梯保险纳入强制保险范畴”。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教授表示,电梯监管改革涉及多方责任,在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电梯监管体制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协会、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只有通过 “多元共治”,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才能建立起有效的电梯安全监管体系。
据新华社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电梯频频事故伤人谁来担负“首责”?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5 版:看天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