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功演唱鲁北木板鼓书。
在禹城市梁家镇杨官营村,有一位年过七旬的老汉,他用一支木架、一根普通的木棍和一副快板,配以抑扬的唱腔,演绎出韵味深长的故事,生动诙谐。
这位老汉叫张连功,他所表演的艺术形式名为鲁北木板鼓书。鼓书于清朝后期由河北传入山东北部的禹城、高唐、临清、平原一带,并在禹城梁家、辛店等周边乡镇发展成自成一派的鲁北鼓书,目前已被列入德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朴的桥段也在张连功的口中富含了时代色彩。
拜师学艺,成非遗继承人
“如今,家家户户都把电视看,你来看,家家户户住着小洋楼……”3月5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杨官营村一户人家的院里,人头攒动,张连功正激情地说唱鼓书。
作为鲁北木板鼓书的第三代继承人,张连功说唱鼓书已经50多个年头了。1962年,20岁出头的张连功外出赶集时偶然听了几次木板大鼓,不想从此竟迷上了这门民间艺术,在家敲着桌子、板凳开始有板有眼地练习,家里人见他如此痴迷,便劝他去拜师学艺。
23岁那年,张连功到梁家武庄拜著名鲁北木板鼓书艺人张纪河为师,自此开始学艺生涯,并逐渐在木板鼓书界崭露头角。张连功演唱的鲁北木板鼓书,吐字清晰,清音悦耳,感情真挚,说表清晰,故事引人入胜。
“开始时唱的都是《杨家将征南》等老书,后来响应党的号召,就唱《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等反映革命英雄的唱段。 ”张连功介绍,凭着听一遍就能熟记的本领,他很快精通这门艺术,后辗转到济阳、临邑、高唐等县市演出,走遍了鲁西北。
《平原枪声》《小砍刀》《烈火金刚》等经典故事都是张连功的拿手绝活。其中,《平原枪声》更是曾被禹城文化局、电视台录播并转播,张连功的鲁北木板鼓书系列作品也被收入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
潜心研究,赋予鼓书时代韵味
“改革开放几十年,人民生活大转变,你来看,乡村面貌大改观,村庄干净路也宽……”张连功唱鼓书,不仅仅囿于固有的题材,更善于不断创新,现编现演,活灵活现。
张连功结合时代需要,不断丰富鼓书内容,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爱国主义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作品,尤其是一些即兴创作的曲段,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劝人向善,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3年,得知邻村有一户人家因养老问题而家庭不和,张连功就现编现唱,表演了一个小段《乌鸦反哺难报父母恩》。听完书后,那户人家的子女热泪盈眶,并和好如初,还给张连功送去了感谢信。
一些反映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作品也受到观众和曲艺界的赞誉。去年,张连功的古韵新篇 《夸一夸乡村文明建设》传唱一时。
盼传承,希望老技艺后继有人
“现在家家户户都安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网络,很少有人约我出来唱鼓书了。不过,为了能让这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隔三差五我就搬出来给大家唱一段。 ”张连功说。
如今的梁家镇,每到逢年过节,十里八乡的人都爱聚到张连功老人身边,听他唱一段木板大鼓,回味民俗。 “只要他一说书,年味儿立马就浓了,村里老少爷们都爱听他说书,可好了。 ”村民张连金说。
如今,张连功已经74岁,但仍以饱满的热情致力于鲁北木板鼓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4年,赵连功在自己家成立“梁家鼓书茶艺协会”,不卖票、不收钱,免费提供茶点,为鼓书爱好者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当被问到这么做图什么时,张连功笑着说:“我活了这么大年纪,别无所求,将木板鼓书传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一艺术形式才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在张连功的带动下,以同村张洪平为代表的一批鼓书爱好者成了鲁北鼓书的第四任接班团队。
□本报通讯员 李月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