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强在图书馆看书。
今年52岁的胡月强身材消瘦,热爱写作的他曾历经两次手术,身体里不但“缺肾”而且“少脾”。
胡月强是庆云县电业公司一名普通工作人员,5年来,已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论文百余万字,出版过个人散文集,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草根作家。
作文“歪才”因偏科名落孙山
1963年,胡月强出生在庆云县波张村,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在他上小学时,一天,父亲带回了一本少封皮缺尾页的小说,胡月强无意翻看了几页,谁知一下子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从此,他迷恋上了看小说,不但到处借书看,还经常缠着父亲往回捎小说,虽然很多字认不全,但是 《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小说都看得津津有味。
初高中,虽说学习紧张,但胡月强读小说的势头仍然不减,经常偷着看,有时下晚自习回到宿舍,熄灯后罩着被子打着手电筒看。那时候,胡月强每篇作文都是班上的范文,老师称他为 “歪才”。但是由于数理化成绩一塌糊涂,高考时胡月强名落孙山。
1982年,胡月强成为了一名小学民办教师,工作之余,他时常写一些随笔、读书感想之类的文章。 3年后,他被招工到庆云县电业公司,由于勤奋好学、不怕吃苦,1989年,被提拔为供电所所长。繁忙的工作面前,胡月强渐渐将写作放了下来。
人近中年摘除右肾,却重拾文学梦想
正当在工作中肩挑重任时,2002年5月,胡月强被查出患有严重肾病,接受了右肾摘除手术,这也让他不得不离开了奋斗了近20年的一线,调回了公司机关。胡月强相对清闲了许多,可时间一长,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袭上了他的心头。
重新点燃胡月强写作梦想的是同事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散文,看后,一种久违的感觉涌上心间。 “自己何不写点东西,打发寂寥的日子?”他决心拿起手中的笔写写身边的人和事。
多年的基层供电所工作,胡月强无暇捣鼓文字,初尝写作的他总觉得力不从心,冥思苦想写出的作品发出去,却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于是胡月强和自己较起劲来,不断给自己加压,挤时间看书学习,常常一盏青灯、一杯清茶相伴,闻鸡鸣犬吠至破晓。他读书看报,一边读、一边理解、一边做笔记,几年来读书笔记已写满十几本。
2004年,胡月强的处女作《荷花仙子》终于刊登在《山东电力报》上,捧着沉甸甸的报纸,嗅着淡淡的墨香,他欣喜不已。
再受重创依然倾心写作,出小说集成新目标
正当胡月强在写作的道路上踌躇满志想要一展身手的时候,一次飞来横祸降临到了他身上。2007年春节,他跟妻子骑摩托车走亲戚时,被一辆面包车侧向撞飞……第二天他才在急救病房苏醒过来,除了肋骨骨折和腿脚多处受伤外,脾脏破裂,必须做脾摘除手术。手术后醒来,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安慰妻子和家人:“没事儿,我死不了……”
在家休养的胡月强非但没有耽误写作,反而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月饼》荣获山东省新闻副刊银奖,《“贪酒”的父亲》获全国暨海外华人小小说三等奖……几年来,大大小小的奖获得了十几项。
“我这个四十多岁才参禅,‘半路出家’的俗家弟子,历经朝钟暮鼓、素食蓝衫的考验,念经终于念出点味道来了。”胡月强这样评价自己。
近五年来,胡月强已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论文一百多万字,2013年20万字的散文集《抹不掉的记忆》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发行。胡月强先后成为德州市作协会员、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文学创作会员和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
创作无止境,“只要还能动,我就会一直写下去,今年的目标是出版一部小说集。”胡月强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本报通讯员 胡志强 孙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