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安玉田:运粮小兵的抗战岁月



  

老兵档案

姓名:安玉田
年龄:88岁
民族:汉族
籍贯:夏津县苏留庄镇报效屯村
所在部队:河南独立营
担任职务:运输兵
  三间砖房、一座土炕、几把木椅,没事喝两盅白酒,现年88岁的安玉田老人生活得平静而简朴。
  抗日战场上的战火烽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但那段艰难的岁月,在安玉田老人心头从未被忘却。

车把式当上运粮兵


  夏津县苏留庄镇报效屯村,明朝时因村民感恩县官把村子迁至高地解了久涝之灾,因而得名。安玉田老人就出生在这里。 1944年,17岁的安玉田见多了日本鬼子对家乡的烧杀抢掠,怀着对侵略者的无限仇恨,报名参加了河南独立营,成为一名运粮兵。
  “当时为了防止日伪报复,我改了名叫安玉和。 ”安玉田老人说,当时和他一同参军的5个小伙子,或战死,或因病去世,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被问及为什么要当运输兵,安大爷有些无奈:“我本是想上前线杀鬼子的,但当时部队领导问我有啥特长,我就说了一句会赶车,结果被分到运粮队了。 ”
  因为当时都是骡马车运粮食,车把式安玉田理所当然地被选中,就这样他挥动着马鞭,开始了自己的抗日岁月。
  安玉田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干活一点儿也不含糊。 “那时候物资紧缺,粮食就是部队的命根子,不仅能让战士们吃饱,还能换枪买子弹。 ”安玉田说,赶了两年车,自己从没掉过一袋粮食。

运粮车坏掉,他脱下衣服救急

  两年里,安玉田老人经历过很多艰险。采访当日,他动情地向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1944年,部队在徐州附近打仗,安玉田所在的运粮队负责从河南往徐州运粮食。 “我们一车两个人,一个押车的,车上拉的都是小米,一车能拉两千斤。 ”安玉田说,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按时把这些救命粮送到徐州,一个车子上套了三匹骡子,“哪匹骡子累得实在不行了,就卸下来用剩下的两匹继续拉,就这样轮换着,但车绝对不能停。 ”
  一次运粮途中,安玉田的骡车绳子突然断了,为了赶时间,情急之下,他脱掉自己身上唯一一件大褂,拧巴拧巴就系上了。 “当时就想赶紧把粮食送到前线,当兵的流血流汗,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 ”安玉田说。
  当时正是深秋季节,安玉田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冷,等把粮食安全送到前线,安玉田早就忘了找自己的衣服。一年后,安玉田当上了班长,零零碎碎的活更多了,但他仍然坚持继续赶车,因为车队还是人手紧缺。 “关键是这活熟了,别人一时半会儿也接不过来。 ”安玉田笑着说。

和平岁月,仍要铭记历史


  由于在部队表现出色,1949年安玉田入了党,他说,这是他这辈子最光荣的事。安玉田老人的衣服上常别着一枚党徽,他认为这是对那段岁月最好的纪念。
  1952年,安玉田退伍回乡,随后结婚生子,育有5个子女,个个懂事孝顺。如今88岁高龄的安玉田身体健朗,走路如风,虽然有点耳背,但声如洪钟,还带着一股子当兵的硬气。
  安玉田说,这辈子他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在上世纪60年代那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岁月,自己的抗日纪念奖章被家人给卖了,“当时实在是太穷了,连饭都吃不上,卖了也是没办法。 ”说到这里,老人的神色黯淡下去,眼里充满遗憾。
  如今,在满堂儿孙的陪伴下,安玉田老人尽享天伦之乐,能在晚年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他笑称都是托了好政策的福。
  谈起自己最大的心愿,安玉田老人感慨地说:“我们要珍惜和平岁月,不要忘记历史,更不能让历史重演。 ”
  □本报通讯员 许飞 张攀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安玉田:运粮小兵的抗战岁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