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徒骇河湿地公园效果图(局部)
前不久,国家林业局公布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名单,禹城徒骇河湿地公园、齐河黄河水乡湿地公园、夏津九龙口湿地公园入选——
蜿蜒穿越禹城37.9公里的徒骇河,部分区段正逐渐回归野性之美,可期的将来,这里将再度呈现“白鹭漫天翱翔,鱼儿不时跃出水面”的动人图景。
带来变化的,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生态保护规划:禹城市将沿徒骇河30公里建设一个面积达1067.1公顷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目标直指 “华北平原河流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典范工程”。
不止禹城。2014年末,国家林业局公布申报建立国家级湿地公园名单,禹城徒骇河湿地公园、齐河黄河水乡湿地公园、夏津九龙口湿地公园列入试点,若干年后,这些湿地公园经进一步建设并通过国家验收,将正式晋级国字号,一举填补我市空白。
唤回原生态之美
时至今日,流经禹城市的徒骇河沿岸还能看到大片的芦苇荡,十里望乡韩庄村58岁的吴文海生于斯、长于斯,他年轻时,见过的芦苇面积远比现在大得多,在吴文海的记忆中,这里的河滩上曾长满了没人深的芦苇、蒲草和众多混杂的野生植物,每到春暖花开,河水激浪翻卷,冲击着两岸河滩,经常能见到叫不上名的野生鸟类。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这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逻辑与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农村让位于城市,生态安全让位于粮食安全,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增长。许多湿地被农田、城市侵占,河流也遭受污染。
“有那么一段时间,污染得很厉害。 ”吴文海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徒骇河不再清澈,部分地方出现了墨黄色、棕灰色甚至深黑色的污水,看起来触目惊心。到2007年,经过禹城市花大力气治理,河水才逐渐恢复清澈,河面重现鱼跃鸟翔的场景。
恢复不易,保护更难。为了将涵盖河流湿地、人工湿地、沼泽湿地等在内的徒骇河生态系统不再重蹈被污染覆辙,禹城开始在沿岸兴建徒骇河湿地公园,2013年底,被省林业厅评为省级湿地公园。
齐河黄河水乡湿地公园也曾经覆盖多达几千亩的芦苇。这里地处黄河之畔,头顶着比房屋都高的“悬河”,上世纪70年代,国家修建了防洪防凌滞洪区,这片区域在长达30多年时间里禁止开发,生态环境得到很大程度的保护,一度呈现滩涂遍野、草木葱茏、芦苇荡漾,生态近乎原始的状态。随着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成功,2008年7月,国务院出台解禁令,开发的闸门洞开,而如何将这片生态之州保护好、开发好,也进入齐河县决策层视野,随着齐河建设黄河国际生态城的决策提出,黄河水乡湿地公园成为这一决策落地的战略棋子,一方面,它可以擦亮“黄河水乡、生态齐河”的品牌,另一方面,还能带动生态城整体开发,加快构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步伐。
夏津九龙口湿地公园内,则是特色明显的人工湿地。夏津位于黄泛平原区腹地,水资源匮乏,随着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水利工程上马,缓解缺水困局的同时,人工河道因纵横交织,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副产品:人工湿地。在此基础上,夏津又建设了不少用于净化水质的人工湿地,并逐步建起了九龙口湿地公园。
眼下,三地已意识到湿地在改善生态上的分量,并将湿地保护与开发列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
湿地的福利
湿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地球之肾”。
“湿地是水源地,同时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两点是毫无疑问的,所有河流的源头都是一片湿地,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地方一定是湿地,如果湿地消失了,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那是肯定的。 ”齐河县林业局森保站站长司庆正指着手机里的一副照片对记者说,照片上,铺天盖地的白鹭正在翩跹起舞,这不是别处,正是齐河水乡湿地公园。拍这幅照片时,司庆正坦言“被震撼了”,没想到在齐河能够见到这么多珍稀禽类。
具体的数据更具说服力:据统计,黄河水乡湿地公园鸟类已达110种,鱼类22种,植物140种。禹城市林业局森保站站长李红静也给出了令人吃惊的数据:目前,徒骇河湿地公园内野生动物已经达128种,其中,灰鹤、黄嘴白鹭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6种,包括野大豆在内的野生植物已达140种。
“尽管覆盖面积仅占地球的6%,湿地却为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作为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 ”李红静说。
这仅是湿地带来的福利之一,夏津将湿地直接服务于净化水质。在夏津湿地公园,潺潺流水淌过人工河道,清澈见底,而这些水竟然都是经过对污水处理之后形成的。
这是如何实现的?夏津县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道出了其中奥妙。原来,这里大片随风摇动的芦苇、茭白就是一处人工造就的湿地。生活、工业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初步处理之后,最终汇入人工湿地,如同 “绿肾”般的人工湿地会对富氧成分及重金属等物质进行多重吸收,并最终形成清澈的景观用水,满足景区的需求。
眼下,这种模式已经在全市普及,夏津还实现将人工湿地净化后的水引入城区景观,涵养城区水源,充分发挥了湿地工程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有效保护合理开发
将湿地与公园放在一起,总会让人多一层忧虑。游人的大量涌入,必然会对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两者如何平衡?
司庆正用一个数字打消了记者的疑虑:齐河黄河水乡湿地公园规划面积中79%的区域是游人禁入的。
这一部分区域主要是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前者本身人为活动少,生物多样性丰富,将成为大量水鸟的天堂;后者部分湿地已经退化,将采取退田还湿、水体修复等措施进行恢复重建。而其余两成多的面积,又被切分成三大区域: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
(下转4版)
□本报记者 任立松 本报通讯员 崔珠峰 孟翠 李月 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