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1226期 >> 第12版:闲情
别处症候群



  有一位朋友,年纪长我几岁,工作能力很强,在我所处行业内算是小有名气。半年前他辞了职,再之后都赋闲在家,每天喝茶写字,摆弄各种爱好,至少从社交软件上看,日子过得很充实。我有次跟他聊天,问他有没有工作的计划。他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绕开我的问题说着行业的问题所在,最后他说,没准换个城市心境会改变很多。
  我追着问,即使换了环境,这些问题不是依然存在吗?他答道,可是如果你的心态变了,看问题的方式也许就会不同。我说,心态的改变与环境有必要联系吗?他一脸肯定地说,那是当然的了。
  前不久我收到一位朋友从台北寄来的明信片,正面是101大厦,背面却只潦草写着:不多说了,在赶飞机。回来的时候我去机场接她,她带着一脸倦容说,人太多,行程又紧张,很多景点都只是走马观花。
  在此之前,她何尝不是抱着摆脱都市生活躲到远方旅行、换个角度看世界的想法,然而这种急匆匆的经历,最后只剩下满心的疲累。
  事实上,我认识的许多人都是这样,在城市里一天天觉得毫无乐趣枯燥乏味犹如困兽,却以为去遥远的地方旅行时就会神采焕发;相同的工作做上一年半载就开始怀疑是在蹉跎人生,却以为换个公司换个环境就可以寻找到青春的激情、丰富的见闻和源源不断的新鲜感;在感情上,这种心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遇见心仪的对象,辗转反侧脑补无数种同她在一起的场景,自以为天造地设,然而真正走到一起却方如大梦初醒,悔之晚矣。
  “生活在别处”,诗人兰波的这句话自从被米兰·昆德拉弄得世人皆知,就变成了困顿都市人们心中的精神鸦片。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求生存,难免会幻想“在别处”的美好,那儿有清新空气恬静生活,更有簇新的梦想。
  这种情况被我笑称为 “在别处症候群”,在同一个环境待得越久,越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对别处生活的向往。但这种向往,只是对现实的失望和逃避,即使去到别处,也未必能获得理想中的生活,我们只是像个赌徒般沉溺在无数种可能性之中而已。
  在上海向往北京的烤鸭,在北京惦记广州的早茶,在广州垂涎重庆的火锅,在重庆梦到西安的肉夹馍,我们在一次次向往和踟蹰中,浪费掉的绝不只是光阴。
  □姬霄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别处症候群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2 版:闲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