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县滋镇德强农场。 黄有杰 摄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土地流转再次成为热词。微观我市,农村土地流转率仅为2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月22日至23日,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明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在会议上被提出。
对我市而言,当前土地流转现状如何?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农民又有什么远虑和近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成本降产量增规模化经营的甜头
12月23日,记者走进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只见农机仓库里停放着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喷灌机等几十台农用机械。
“农忙时节,农用机械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介绍,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辐射40多个行政村,托管土地近7000亩。 “合作社直接与厂家谈判,仅农资一亩地就能省下近百元。”
富民合作社对入社社员的土地,实现了耕、种、管、收的统一管理,作业标准大幅提高,今年小麦平均亩产57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680公斤,社员每亩增收近200元。
“一减一增之间,社员每亩能多收入300元。”对于规模种植带来的效益魏德东早就有了认识。早在2008年,他就积极进行土地流转,目前已经流转土地3000余亩,并于去年注册成立了我市第一个家庭农场。而他个人也连续5年荣获 “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
尝到规模化经营甜头的不止魏德东一人。在陵县滋镇德强农场,农场负责人冯树强靠流转万亩土地,加大科技投入,从撒肥、喷药、收割到烘干,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的一条龙。 “用高效节水灌溉设备,灌溉万亩土地仅需半月时间;靠大型的专业农机具,收割万亩小麦,仅用一周。”冯树强说,规模种植,科技种田,不仅增加了亩产,仅成本每亩就能节约近200元。
据了解,截至三季度,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21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7%,已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 50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达到438个,流转土地面积 50万亩,占流转面积的23.6%。
集中连片难土地流转中的困扰
虽然规模化种植的好处日益凸显,但总体上说,我市的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偏低,农村土地流转率仅为2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农村人多地少,地块零碎,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土地流转需要农民自愿,而农民在认识上又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大面积流转和集中必然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 市农业局经管处副主任张丙华说,虽然随着农村大量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大部分人非常乐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但要征得承包土地的所有农户同意,实现土地的集中连片并非易事。
在农场成立之初,冯树强就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过这一难题, “95%、甚至99%的群众工作都好做,剩下5%、 1%的不同意就不好办!”
当时部分农民有顾虑,担心承包权会归到冯树强手中,甚至认为这是在剥夺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因此产生了抵触情绪。为此,冯树强与村委会达成意向,由村里出面做工作,调换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的土地,并与农户直接签订协议,每年提前支付土地的年租金。几经周折才算完成了土地流转。
同样的难题,齐河县大黄乡石碑杨村的种粮大户王成亮也曾遇到过。土地流转最初,有的村民直截了当地告诉王成亮: “你就是 1亩地给 1万,我也不租。” 在王成亮看来,一些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对土地有感情,因而不愿流转。
“维护少数农户的合法权益与引导规模农业发展之间面临冲突。想要解决这对矛盾,还需要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分析比较效益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支持、参与和配合这项工作。”张丙华说。
恋土、担忧不容忽视的农户心态
土地流转之后能干啥,流转金不能按时支付怎么办?这些也成为很多农民最为担心的问题。
事实上这些担心不无道理。张丙华认为,随着机械化的推广,一方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在一些粮食主产区,工业往往不发达,可供选择的就近就业机会较少。同时,在农村搞土地规模经营并不容易,现实中也有盲目务农导致血本无归,无法给农民支付流转金的案例。
“但从根本上来说,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偏低、体系不健全的大环境下,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还比较强。”张丙华说,目前在家务农的农民年龄多在50岁以上,土地被视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他们担心自己失去土地后基本生活无保障。
“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解除农民流转土地的后顾之忧。”张丙华认为,一方面要尽快把放弃经营土地、进城就业的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保对接,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应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积极参加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能在农村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此外,专家表示,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夯实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基础;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提高地方政府监管服务能力,维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等,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稳步有序开展。
□本报记者 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陈建强 任清松 冯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