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1219期 >> 第07版:网闻
网络谣言重灾区排名:
生活健康类谣言成首害
  经过2013年轰轰烈烈的 “网络打谣”,防谣治谣是否进入“平稳期”?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携手辟谣的“大联盟”是否已然构建?从多部门联合整治,到法律法规完善,防谣治谣是否进入“新常态”?
  

老谣重炒、生活健康类谣言成首害

  12月12日,国家网信办发言人、网络新闻传播局局长姜军在接受采访时说,经过前些年特别是去年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今年,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和社会危害的谣言总体比过去少得多,但相对社会危害较小、对人们造成一些困扰的谣言还存在。例如,有网文称穿秋裤不利国人体质、世界上只有中国人穿秋裤。
  这也是不少业内人士的共同观察。“事件性的、突然发作的谣言,比往年有所减少。”果壳网主编徐来说,今年的谣言主要是生活、健康方面的谣言,而且大都是反复出现的老谣言。
  健康、生活安全类谣言成为首害,也是网友们在调查中表达的直观感受。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介绍,他们学院与微信合作,对2014年11月3日至20日期间被微信用户举报为“诈骗和虚假信息”最多的255篇公众号文章进行文本分析。结果显示,65%的文章都围绕着人身安全、食品安全和疾病养生这三大主题,其中最多的是人身安全(51%),其次是食品安全(38%),第三是疾病相关类(16%)。
  如“致癌”“辐射”“传染病”等与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也仍是谣言重灾区。

谣言总结帖大增,专业人士发声踊跃

辟谣,网友也是重要一环。“这些假新闻,还要骗你多久? ”“十大不可信的谣言! ”……今年以来,各种谣言总结帖大增,不少是网友自发整理发布的,形式活泼,方便“速读”,令人印象深刻。尽管其中部分“以传谣形式辟谣”,利弊存在些许争议,但这些信息的增多,反映出网友对谣言的警惕性提高、对辟谣的需求日益增强,这一点也可以从“知乎”等网站、客户端的大受欢迎中窥见一斑。
  微信团队介绍,微信每天会收集到关于谣言的投诉达1万—2万单,这些谣言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有专人负责处理。
  

辟谣联盟渐成型,辟谣速度加快

  2014年,传统媒体仍是针对网络谣言展开调查的权威力量。人民日报“求证”栏目、新华社“网闻求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求证”、中央电视台“真相调查”等继续有效阻击网络谣言。
  辟谣力量进一步集结、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是一年来较为明显的变化。 2013年8月1日上线的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今年成员单位已从6家发展到45家,涵盖网站、报纸、电台、电视、社会组织等;平台的辟谣数据量已超过100万条。
  辟谣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14年8月,新浪微博共开设政务微博12万个,媒体微博2.9万个,@人民日报、@平安北京、@江宁公安在线等多次迅速成功辟谣。
  “一方面辟谣的各方力量在释放叠加的效能,另一方面各种信息流通的平台和应用也都加强了自身抗侵扰、抗作弊、抗病毒式营销的能力。 ”搜狗副总编辑齐珊介绍,今年8月,微信推出了谣言举报入口,搜狗“微信搜索”实现了谣言一经发现就多产品多终端多入口同步下线。据中国青年网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生活健康类谣言成首害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网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