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他们是城市的“活地图”,他们时刻紧绷一根弦,他们整日奔跑在生命线上——
与生命赛跑的“120”
作者:尹滨秦超郭庆萍本报

120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员将每一通电话进行分类处理,并下达到各120急救站。



11月10日22:10,120急救站医生将患者抬上救护车火速赶往医院。



  10月10日,本报记者来到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与德州市人民医院120急救站,实地感受急救医护工作,并与这些战斗在一线岗位的医护工作者深入交流,体味他们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接线员:德州的“活地图”


  “您好,这里是德州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一进指挥部的大门,此起彼伏的接警声和键盘敲击声便传到记者的耳中。调度员温和而又有条不紊地询问来电人,并在电脑上快速记录着,不足1分钟,调度员已经将派警单传到了急救站。
  无论来自德州哪个区县的电话,在短短几秒间,调度员就能确定来电人的方位,这让记者感到不可思议。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主任赵新满脸自豪地做着解释:“我们这里每一位调度员都经历过严格的培训,要说他们是德州的‘活地图’,一点都不为过。 ”
  自豪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与付出。 2006年,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开始筹建,并一次性实现全市覆盖。当年11月,第一批共9名调度员被招录。尽管进了指挥中心,但要正式留下来,却要经历严格的岗前培训。
  9个姑娘分成两组,每天早7点准时出发,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市区的大街小巷,路过的建筑和小区大门都要牢记,回到单位还要绘制地图以作检查。不仅如此,德州10个县市的街道和乡镇也必须烂熟于心。整整3个月,9个姑娘全部留了下来。作为第一批的老组员,吴圆圆至今还记得当时挑灯夜战的辛苦和寒风吹脸的滋味。
  正是严格的培训,全年平均每天230趟的派车任务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失误,在2010年更是保持了全年零投诉的良好记录。
  “迅捷、准确、细致、热情”,赫然醒目的8个大字题在指挥大厅的墙上,这正是每一位调度员的工作宗旨。为了这8个字,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放下自己的家庭和个人生活。
  趁着休息时间,吴圆圆挂念起家中的孩子。吴圆圆今年刚生了宝宝,自己还在哺乳期。初为人母的她一说起孩子,满心亏欠,“孩子还不到10个月,经常生病,我只能干着急,没能尽到母亲的责任……”说到这,吴圆圆眼眶不禁湿润了。她迅速调整状态,说道:“工作的时候,脑、眼、口、耳、手并用,精神高度集中,也就什么也顾不上了。亏欠孩子的,以后补偿。 ”

急救站医生:24小时紧绷的“弦”


  1992年出生的梁亚斌是市人民医院的一名急救站医生。工作两年时间里,他记不清自己出过多少次急救现场,抢救过多少生命……他只记得这些人中有病患者、自杀者、车祸乃至各种意外中的受伤者。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刚来急救站那会,因为经常看到鲜血,晚上常做噩梦。 ”梁亚斌笑着对记者说,“刚开始每当出车遇到悲惨的急救现场,我的心都会 ‘砰砰’直跳,一趟车回来后饭都吃不下”。后来时间久了,身上肩负的使命让梁亚斌知道自己不能再有所畏惧,每一次出车等待他的都是一个岌岌可危的生命,无数次的出车让这名90后急救医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急救工作的责任与担当。
  当问到他为什么选择急救站时,梁亚斌说:“这是一份更具挑战、更充实的工作,这也是我爱上它、选择它的原因。 ”但也因为热爱,让他在遇到误解和困难时深受打击。一次出急救任务时,在返回医院的途中,梁亚斌按照急救程序,打算为患者建立静脉渠道,进行输液。没想到这一举动却遭到了患者家属的质疑与阻止。 “你们急救医生,又不是专科大夫,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就乱扎针,这不是明显是乱急救想多收费嘛。 ”听到这些话,梁亚斌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委屈,可是他没有反驳,而是选择平心静气地同患者家属解释:“你们误会了,患者目前的情况危急,我们在急救时提前为病人建立静脉渠道,是为了赶往医院后为医生的救治节省时间,希望你们能够配合。 ”这才得到了患者家属的理解。像这样的事情,梁亚斌几乎每天都会经历,时间久了,慢慢也就习惯了。 “对我而言救人为第一原则,能看到患者康复出院,自己受再多委屈也是值得的。 ”
  身为一名急救医生,除了过硬的医术之外,一副好的身板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一次出车,梁亚斌除了医生这个角色之外,还要肩负着“搬运工”的职责。去年夏天,梁亚斌晚上接到电话,前往德城区医药大楼抢救一名心衰患者,现场简单的处理之后,需要送患者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 “这名患者当时心衰严重无法正常行走,可是他却住在13楼,当时电梯还坏了,狭窄的楼道无法使用担架,我只好让患者坐在椅子上,与同事把患者从13楼抬了下来,到了一楼,衣服里外都湿透了,腰疼得都直不起来。 ”
  急救车医生的工作主要是将病患者、伤者在运输途中进行简单的抢救处理,送到医院交给值班医生就结束了。但梁亚斌却表示很在意自己送到医院的每一位患者,“得知我的抢救对他们的情况有帮助,心里就知足了。 ”但事实上,繁忙的工作让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些,救护车往往是一个现场接着一个现场,这场急救还在路上,下一场急救就已着手准备。
  除了白班,梁亚斌和其他急救医生一样,还要常常值夜班或者跑长途。“值夜班的时候,即便没有接到电话,不需要出现场,我也无法入睡,脑子里始终绷着一根弦,时刻准备着前往下一个现场。 ”

急救车司机:奔跑在生命线上的急速天使


  每一辆120急救车都承载着生命的曙光、希望的延续在马路上飞驰。所以一名急救车司机,都是奔跑在生命线上的极速天使,他们每天都在与死神比拼着速度。
  褚恩桥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有着过硬的驾驶技术,退伍回来后在市人民医院急救站当起了一名急救车司机,从他握起急救车方向盘的那一刻起,至今已经过去了12年。 12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没在家过过一次年,“都已经习惯了,过年期间突发情况多,是急诊科最忙的时候,坚守岗位是我的职责”。
  话音刚落,急救站电话又响起来了,“武城县名仕家园一名患者呼吸困难,需要送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市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调度员第一时间将接诊内容转了过来。接到任务后,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褚恩桥和随车的医护人员已经准备就绪,16:40发动救护车前往武城。路上他拉响警笛,救护车一路飞驰,17:10,仅半个小时,救护车便已来到武城县患者的家中。
  像这样的生死时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这还不算最快的,曾经我们同事在上下班高峰时间从人民医院到北园小区仅用了不到7分钟。 ”在褚恩桥看来,过硬的驾驶技术是一名急救车司机必须具备的。
  “急救是在与‘死神’比速度。”褚恩桥说,在驾驶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类的突发情况,急救车司机需要迅速地做出最准确的判断,用最短的时间,将患者送到医院。
  相较本市范围的急救和转院服务,急救车司机还肩负着跑长途的职责。 “有的患者需要转送到济南甚至是北京的医院进行更全面的治疗,这就对急救车司机的技术要求更为严苛。 ”长途转送的时间相对较长,有时候甚至需要晚上开夜车,所以在行驶过程中路面的颠簸极有可能会造成患者病情的恶化,所以急救车司机一路上除了关注路况外,还要时刻留意患者的情况,一刻都不能松懈。
  在休班的日子里,他会自己开着私家车,沿着德州大大小小的马路反复行驶,目的就是为了更能熟悉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地名。 “身为这座城市的一名急救车司机,必须要熟悉这个城市,只有熟悉了每个地方,才能在出任务的时候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抢救。 ”
  虽然每一次出车褚恩桥都会用最短的时间将患者送到医院,但是还是会遇到病人家属对他开车速度的“冷嘲热讽”,情绪激动的甚至是打骂……对于这些情况,他说的最多的就是“理解”二字。 “病人家属着急,其实我更急。但作为一名司机,我无论心里多么着急,也必须时刻保持冷静驾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最短的时间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这是我的职责,责无旁贷。 ”褚恩桥说。
□本报记者 尹滨 秦超 郭庆萍 本报通讯员 郭凌 实习生 张磊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与生命赛跑的“120”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4 版:深水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