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福 赵全洪
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德州有了世界文化遗产,也为我市进一步做好保护和开发运河文化遗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对我市运河保护工作的肯定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沟通我国南北方两大地域的桥梁和古代政治与经济中心之间联系的纽带,京杭大运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州作为因运河而生又因运河而兴的城市,与运河的关系如同母子。世世代代的德州人居住在运河,取食于运河,对运河充满了的感情。
南运河德州段的申遗成功,是对我市南运河日常管理工作的肯定。建国后,漳卫南运河管理局属下的德州河务局一直承担着南运河河道堤防工程的维修养护和水政执法巡查,他们长年奔波在运河两岸,宣传和查处南运河管理范围内的违章取土、盗伐林木、乱搭滥建等破坏水利工程的违法行为,为保护南运河德州段完整、原生态付出了艰辛劳动。尤其是80年代以来,南运河德州段几次为天津应急供水,保证了河道的行水功能,为南运河德州段的申遗创造了条件。
南运河德州段的申遗成功,也是对我市 8年来开展的申遗准备工作的充分肯定。自 2006年发起运河申遗后,德州作为 35个大运河申遗沿线城市之一,文化主管部门与运河河道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先后完成了大运河遗产调查、大运河空间地理信息采集、大运河德州段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以及参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推荐等工作。在水文化节点建设的建设上,挖掘出运河弯道、运河险工、九龙湾、北厂漕仓遗址等若干历史遗存,以简练的文字和碑刻的形式,在南运河前回龙庙险工、回龙湾、北厂漕仓遗址等处设置了水文化标示,积极向公众宣传运河历史文化,提升水利工程和水环境的文化内涵。
对今后运河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 6月 22日,京杭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过去保护工作的肯定,同时也对今后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国务院 《大运河保护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大运河山东段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省政府提出将集中打造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和市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的科学打造德州世界文化遗产公园景观带的设想,作者认为今后的运河保护和开发,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保障河道现有功能和行洪安全
南运河德州段河道现为在用河道,具有不可替代的排涝和输水功能,目前主要用于承泄部分卫运河洪水、恩县洼排涝和引黄济津潘庄线路应急输水。水利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大运河申遗有关问题沟通协调会议纪要的通知》 (办建管(2011)233号)要求在申遗和保护开发过程中不影响该段大运河“在用”功能的延伸和拓展,确保工程安全,确保河道治理工作的实施。出于保护遗产的目的,并考虑到南运河现状,在新的防洪预案中,已将南运河行洪标准调整为按漳卫河系发生 50年一遇洪水,下泄流量每秒150立方米。由于南运河多年未曾开发治理,穿堤管线和桥梁较多且存在老化问题,不管是出于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还是保护大运河遗产的角度,开发保护过程中都必须保障该段河道的行洪安全。
同时着力解决好河道污染问题。由于河道多年未经治理,加之上游来水减少,河道淤积干涸严重,且沿线存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运河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这些问题虽在运河保护开发、景观建设和引黄输水后有所缓解,但仍不可忽视。
加大对运河历史遗存的保护
运河沿线,垃圾、杂物被随意倾倒在堤防、河道及滩地内,对大运河的整体风貌造成负面影响。河道管理部门应当与地方公安、环保及文物保护部门加强协作,联合执法,对在该段河道随意倾倒垃圾、乱搭滥建、违章取土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引导沿河居民自觉维护管理秩序,保护运河文化遗产。
同时,南运河穿城而过,由于历史原因,近堤、临堤连片村居及滩地村庄侵占工程及河道管理范围问题大量存在。局部靠近村庄的河堤上还种植了大量的蔬菜、作物,搭建了牛羊圈舍。尤其目前农村土地使用权登记工作正在开展,宅基地流转等政策也将全面实施,这些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刺激农村土地开发占用需求,侵占工程及河道管理范围的问题或将更为突出。河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文物保护、土地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共同做好大运河遗产的保护。
在运河文化的开发利用中,应当突出保护自然、重视生态、传承历史的理念,进一步提升水文化建设层次和运河的文化内涵。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运河历史文化,让更多的公众去认识运河、感知运河、保护运河;二是有关部门要联合执法,严禁对运河河道堤防、工程遗址、古树植被等历史遗存的破坏性开发,维持南运河自然生态;三是更多地采用标志性图标、特征性碑刻、雕塑、园林小品等形式表现南运河水文化主题,同时,在以节点标示为核心的一定区域内,进行园林式绿化,把治水人物、与水相关的名言警句、漕运、船工、运河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雕塑、石刻、造型石等形式表现出来,点缀其中,提升水文化建设层次和运河的文化内涵;四是加大对运河遗产的解说展示。
精心设计和实施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
提高堤坝绿化美化草木档次。现在堤坝均为杨柳树,也有许多野生榆树和槐树等,树木品种档次太低,应该加强常年绿色乔木的栽种,对观花植物、高档树种引进试种,增加树木的含金量和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统一构筑自驾游行车路线。时下不仅是信息化时代,也是汽车时代。家庭轿车的拥有量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假日驾车自助游就是眼下的时尚和发展趋势。为了是城市居民能够自驾到运河边旅游,要规划好行车路线,硬化路面,搞好停车场建设等。
尝试运河游艇项目。许多学者提出复航是对大运河原生态的最好保护建议,我市可以在南运河德州段利用河道尝试游艇项目,让游客欣赏河道美景。应将上游至武城老城运河文化广场,中间四女寺孝文化中心、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九龙湾生态园、金荷园、九龙湾公园,下至北厂仓文化遗址、烈士陵园等景点联系起来,合理规划站点并设立相应的码头。
做大农业观光项目。九龙湾生态园项目和金荷园两个项目要立足办出特色,要加大南北特色树木、果品、动物的引进工作,重现旧时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不仅让人看,而且能够让人来进行必要的种养殖实践,从而增加乐趣,学习知识。
打造吃住游中心。作为重要的旅游配套项目,要开发吃住游玩项目。要有农家饭,也要有西餐,也要有快餐,也要有大餐;有吃的还要有看的,有玩的,有学习知识的活动载体,如办几处专业的小型博物馆,如地域文化园、黑陶文化园、运河风情园,斗鸡、斗羊、斗牛、斗蟋蟀专业场馆等。
为我市古迹保护提供了成功借鉴
德州保留下来的遗迹不多,究其原因,就是人们的知识浅薄、意识落后。尤其是建国前后,德州修马路、建公园,都是直接扒城墙、拆庙宇,毁坏了很多重要的古建筑。现在德州的东方红路、新湖北路、共青团路、迎宾路很大一部分就是老城墙的根基所在。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德州还在填湖造地,附近村庄卖湾卖土成了固定行当。
运河成功申遗的实践提醒我们,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城市和乡村建设中一定要解放思想,高瞻远瞩,让一些深含文化精髓的建筑、街道、湖泊、园林、甚至古树名木等尽量予以保留,使其成为延续德州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作为文化和文物主管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摸清文物古迹和古树名木的家底,不仅要明确责任单位与责任人,而且要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执法检查。必要时,也可在社会上聘请一些爱护古迹保护工作的信息员,以缓解人手短缺的矛盾。
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制定相应的保护办法,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公民在古迹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应坚持表彰与惩处并举,对在古迹保护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公民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破坏文物或古树名木的单位和个人给以严肃的处罚。只有全社会上下联动,形成保护古迹文物的氛围,才能使德州真正能够德风永续,水韵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