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雯像
明清两朝,德州有进士113名,举人349名,不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还出现了一门八进士的卢家和一门六进士的田家,成为泰山以北、燕山以南著名的科举之乡。这些举人进士中官职最高的谢升和卢荫溥,曾分别进入明清王朝的内阁和担任军机大臣。众多的文化名人中,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有的是祖孙,甚至是一个家族的十几代人,凸显了家族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谢氏仕途与文学并重
谢氏家族,明清居住在南关街和黄河涯镇的谢家坟和纪庄村,其祖先由江西赣县大鱼池参军,参加靖难之役,战后入德州左卫籍。谢氏家族的兴盛时间为明万历至清乾隆时期,大约200多年。
谢氏家族共走出两位进士:谢廷策、谢升。谢廷策官至御史,因上 《请复朝讲用直臣疏》规劝万历皇帝亲政,受杖刑,被降职一级,遭贬谪。谢升官至礼部、吏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明清鼎革之际,谢升、谢陛兄弟曾领导了德州乡绅 “甲申殊伪”活动。清朝建立后,谢升曾在清政府继续担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一年。
谢氏家族的文化名人有谢重辉、谢紫芝、谢立吉、谢九锡。谢重辉,康熙朝金台十子之一,神韵派诗人的骨干人物,虽由恩荫入官,但学习刻苦,聪慧过人,与诗坛盟主王渔洋终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著有 《杏村诗集》 7卷,被收入 《四库全书》。正是从谢重辉始,谢氏家族实现了由官宦世家向文学世家的转变。谢紫芝,著有 《春草堂诗稿》。谢立吉,曾参加乾隆五十年(1785)举行的千叟宴,奏对时尚能书小楷,乾隆皇帝当场赐国子监学正,著有 《鸣琴诗草》 《晚香集》。谢九锡著有《南阮集》。
谢重辉致仕后建有杏村别墅,位置在今黄河涯镇谢家坟村,曾是王渔洋退休后多次与谢重辉会晤之所。
卢氏一门八进士
德州卢氏家族有 “一门八进士”之誉,其祖先于明初由河北涞水县参军,跟随朱棣参加靖难之役,战后入德州左卫籍,驻地为临清市戴湾乡陈官营村。五世开始,迁至德州市内的卢家井居住。
卢氏家族兴盛于明嘉靖至清光绪时期,其时间跨度为400余年,共走出进士 8名、举人3名,为官者多达40余人。
官至两淮盐运使的卢见曾,在当时的政界是个传奇人物,有干练之才,所到皆有殊绩,但曾遭到被流放充军的处罚,归来后再次将工作干得风生水起而官复原职,曾得到乾隆皇帝手书 “德水耆英”赠匾,但退休后的他再次被捕入狱,甚至死于狱中。卢见曾的孙子卢荫溥,曾任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军机大臣、诰授光禄大夫、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卢氏家族的文化名人有卢宗哲、卢茂、卢道悦、卢世傕、卢见曾、卢碧筠,传世著作近百部。其中,卢世傕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杜诗学大家之一。他一生研究杜诗,著有《读杜私言》 《杜诗详注》《尊水园集略》。他与清初诗坛盟主钱谦益结交多年,是德州的文化大家。
卢见曾有文坛宗匠之称,曾主东南文坛几十年,与扬州八怪皆为友,与当时各学科的名流均有交往。他爱才惜士,经常接济那些贫困潦倒的文人秀才,吴敬梓在其资助下写成《儒林外史》。卢见曾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学者,对清初汉学复兴作出巨大贡献。纪晓岚慕名与之结为老少亲家,并冒杀头之危险为卢家通风报信。卢见曾刻印 《雅雨堂丛书》和多种经史子集等典籍,编有 《国朝山左诗钞》 《金山志》 《焦山志》 《平山堂志》 ,著有《雅雨堂诗文集》。
卢宗哲著有 《焚馀草》 ,卢茂著有 《滁阳漫稿》,卢道悦著有 《公余漫草》 《清福堂遗稿》,卢荫溥著有 《延喜堂诗文集》 《啬夫錄》,卢碧筠著有 《璧云轩剩稿》。
卢世傕所建的尊水园是德州著名园林景观,园内设有“杜亭” “画扇斋” “匿峰庵”“涪轩”等4景点。卢世傕曾在此接待过钱谦益和柳如是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嘉庆年间,清廷曾在城南纪庄为体仁阁大学士卢荫溥修建 “相府”。
田氏诗人群
德州田氏家族的远祖田畹,于明洪武年间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来德州崇五里二甲落户。田氏家族是典型的明初移民,先居住南关,后迁至竹竿巷和吕家街。到清末,田氏家族已传至16代,其间共考出进士6名,举人2名。田氏家族为官方面的代表人物田雯,工作踏实苦干,不仅政绩突出,而且能够守廉。
田氏家族在文化上的贡献比较突出,形成了由田张氏、田雯、田需、田霢、田肇丽、田同之组成的 “田氏诗人群”。田雯为康熙朝金台十子之一,著作颇丰,被收入 《四库全书》的有 《古欢堂文集》 12卷、《古欢堂诗集》 15卷、 《长河志籍考》 10卷、 《黔书》 2卷、《幼学编》 4卷、 《诗传全体备议》 8卷。还著有 《楚储密议》《观水杂记》 《游太室、桐柏山、少林寺、司空园记》 《宝泉记》等。
田霢是著名的布衣诗人,是神韵派的骨干,著有 《鬲津草堂诗》 ,被收入 《四库全书》 。田肇丽作为田雯的长子,虽无科名,但著有 《忍冬诗集》 《忍冬文集》 《砚北犹存录》 《扈从纪程麻衣消寒录》等, 《四库全书》收录了他的 《有怀堂诗文集》。
田同之,田雯之孙,著有《诗竹堂汇稿》 《砚思堂诗文集》 6卷、 《二学亭文涘》 4卷、 《晚香词》 3卷、 《西圃诗词说》 8卷、 《各体临书》4卷等。田高著有 《明儒案》40卷。田张氏著有 《茹荼吟》1卷,被 《清史稿》排为列女传第一。田需著有 《水东草堂诗》 1卷。田征舆著有 《石南斋遗诗》 1卷、 《诗余》 1卷、 《磨砻顽鈍印谱》 4册。田绪宗建有董颜书院。
田氏家族的园林有田雯营建的寒绿堂和瓜隐园、田霢所建的数帆亭。其中寒绿堂匾额为康熙皇帝所赐,是对田雯清廉做官的赏识和肯定。
程氏家族声名显赫
在 德 州 城的南门里和长河街道办事处的岳庄,明清两朝曾住着一个声名显赫的程氏家族。程家先祖为山东掖县人,原为朱棣靖难之役时的军人,战后落籍德州左卫。程氏家族在晚明走出两位进士,即程宝、程绍。
程 宝 为 嘉靖 十 一 年( 1532)进士,官至右布政,为官政声颇佳,著有 《右丞稿》。程宝之孙程绍,万历十七年 (1589)进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后因 《报玉玺疏》惹怒了大太监魏忠贤,遂称病辞官归里。崇祯六年(1633), 76岁的程绍再次被召回京,起用为工部右侍郎。他 “激浊扬清,使兵民安定和睦。河工、屯田为淮 (安)、徐 (州)地区民害,绍治之”,受到时人称赞。两年后,以年老四疏乞休得请。崇祯十二年(1639),病逝于家中,获诰赠工部尚书。
程氏家族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人物为程先贞。程先贞是清代德州著名诗人和历史学者。康熙十三年 (1674),应德州知州金祖彭之请,以布衣身份与州同唐永先、州判滕元鹤等10人纂修 《德州志》 ,不署衙,不受俸。程先贞与州城名士卢世傕、李浃、李源、李涛亲密无间,与清初诗坛领袖钱谦益,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以及当时的文化名人周亮工、程周量都有交往。特别是顾炎武,程顾两人交往长达10年之久。顾炎武年年来德州,多次住程家,并在此审阅了康熙《德州志》稿,在程家举办了为期3个多月的易经讲习班。程先贞著有 《海右陈人集》《州乘》 《德州诗搜》 《德州文搜》 《德州先贤传》等。程先贞之后,程氏家族没有人再入仕。
程氏家族从程贤开始,到程先贞子侄辈止,共兴盛近200余年,有名字可考的家族成员共 10世 12人,其中程宝、程绍2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程讷、程震、程泰、程先贞4人通过恩荫走进官场,程讷因子贵获赠封,程绍因生前政绩突出,死后加级晋爵。程氏家族的园林有回龙庙后的 “静轩”、程氏北园、程氏南园 (濯锦园)、东壁楼等。尤以董其昌、王铎、邢侗题字的濯锦园和钱谦益住过并题诗多首的东壁楼闻名于世。
文学世家,南、北二李家族
德州北李家族是指明清时期居住在抬头寺乡文庄和城内联云街东头李家角以及河西小庄的李氏家族。其始祖李兰于明嘉靖十八年 (1539)自商河县迁来抬头寺乡李家老庄 (今文庄)落户民籍。该家族前后出过5名进士、 8名举人。他们在为官方面政绩并不十分突出,但在文化方面多有建树,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世家。
四世李源,即顾炎武 “三李尤纵横”中的大李,与顾炎武、程先贞、李浃、赵其星等文化名人交往密切,著有 《州乘》 《德州志·艺文志文内编》《见可园诗文集》。
五世李柄考中康熙三十九年 (1700)进士,在京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内阁中书。
李 有 基 , 乾 隆 三 十 年(1765)山东乡试解元,当过陵县三泉书院山长和福建连城县知县,著有 《周易义象合纂》《州志拟稿》 《州志考异》 《广川客问》等,其中 《周易义象合纂》由纪晓岚写序,被收入《四库全书》。
北李家族的见可园,经过几代人的辛勤经营,成为德州著名园林景观之一,建有 “三清馆”和 “矩亭”。高凤翰绘画题诗的 《见可园六十六松歌》,宋弼所所作 《矩亭赋》,都可称得上是传世名作。
南李家族是指明清时期居住在现建设街东首路南的文化世家。南李家族的始祖李芥是以经商起家的平民。其家族先后出过4位进士,即李逢时、李浃、李涛、李征霖。其中李浃、李涛是同胞兄弟。该家族兴盛于明嘉靖至清乾隆时期。前后长达200多年。
李浃与李涛,是顾炎武“世推山东豪,三李尤放纵”中的二李,他们文采出众并善于学习,文学创造方面取得很大成就。李浃著有 《陶庵集诗稿》 《陶庵年谱》。李涛,历官明史馆教习、江西临江县 (今清江县)知县、浙江盐运使、广西布政使、太常寺卿、刑部侍郎,但无传世作品。其曾孙李国柱,著有 《秋崖遗诗》 ,被选入《四库全书》。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