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现场。邹斌摄
9月28日, 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在京开幕,这个创造性的举措一落子,标志着我市招研引学工作迈出更坚实的一步,德州摆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棋局。
在回答欠发达地市如何弯道超车的问题上,这个举措折射出富有远见的 “德州方案”:从注重招商引资到并重招研引学,推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同频共振。
这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转折和提升。
一切因现实之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翠云指出,德州作为发展中地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迈进,最有力的支撑就是科技支撑,最稀缺的资源就是创新资源,最需要的支持就是智力支持。
细细琢磨,当今大势,资金追着优质项目跑,优质项目追着优秀成果跑,优秀成果追着人才团队跑,人才团队追着科研投入跑——就像一个闭环:创造科技成果,离不了人才团队;吸引人才团队,离不了科研投入;吸引投入,要有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优秀项目。
资金、项目、成果、人才团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引入哪一个,都会牵涉其余,因此,推进科技、金融、产业三者并举、融合创新,就是我市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顶层设计。
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善弈者谋势”。势已然出现——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重地的优质资源正寻求外溢,这是势;
国家积极鼓励和倡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机构,这是势;
李克强总理来我市考察时提出,德州要建设首都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这是势;
借助资本交易大会,丰富多样的资本业态在我市遍地开花,这是势;
我市一脉相承的科技创新政策已经形成立体化的体系,这是势;
高铁为我市带来 “1小时生活圈”和同城效应,让人才和信息流通空前便利,这是势;
近年来,通过驱动内生、招商引资,我市十大产业集群异军突起,经济跨越的基石夯实了,而跳一跳,摘到更硕大的果实,迫切需要科技资源这块 “助跳板”……这些都是势。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唯有寻求破题的方法。
现实中,科技、金融、产业存在 “最后一公里”:金融与产业无从知晓哪些科技成果可以转化成商机,科技成果也很难找到转化与应用的载体,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对接渠道和平台。
2014德州·京津大院大所对接会应势而生。对接会以 “融入首都经济圈,推动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为主题,旨在加强德州与京津的战略合作,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一举求多得:既搭建科技成果与大院大所的对接平台,也以打造京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为一个切口,借势融入首都经济圈。
积攒“科技脉”
对接现场设在北京,目标指向大院大所,京津地区是中国特大城市最集中、科技和教育最发达的城市群,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央企强企、科技服务机构众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也是智力资源的最大富集区。
对接当天,武城中椒英潮辣业有限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英潮除了与天津科技大学签订了建设一家研究院的协议,还有更多收获: “以前找专家漫天飞、没头绪,这次毫不费力就跟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专家接上了头。” “辣椒如何延长保鲜时间?” “怎样更好地掌握发酵工艺?”……带着最实际的问题面对面交流,让发酵院的专家产生了合作研究的兴趣。
“刚刚转了一会,就发现了好几项与公司发展方向契合的科研成果。”辰睿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猛坦言,以前企业要获得技术支持,大多靠到各大院所 “碰运气”,现在由政府来搭建这个对接平台,效率高、效果好。
天津恒运能源集团旗下有两家与乐陵枣产业有关的子公司——双陵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百枣纲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集团董事局主席李长云告诉记者: “没有白来,平时难得有机会接触大院大所的院士、专家们,这次很顺利地与中科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专家们建立了联系,给企业产品升级转型积累了 ‘科技脉’”。
融入金融新元素
在招研引学过程中,融入金融元素,是关键一招,也是创新之招。
事实上,德州与金融不陌生,连续四届的资本交易大会,将私募融资、上市融资、挂牌融资、信托融资、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保险基金等等几乎当前能接触到的国内最前沿的融资模式引了进来,大大纾解了融资之困。 (下转4版)
□本报记者任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