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至1945年的8年抗战中,以八路军115师和渤海军区为主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山东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一带坚持开展敌后武装斗争,他们发动群众建立巩固抗日根据地,时常出其不意地给日伪军以打击,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的妄想。
这一时期的鲁北大地上,曾牺牲了无数革命先烈,其中包括6位党的高中级干部。这6位烈士中最大的35岁,最小的仅26岁。他们有着崇高的民族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他们为国捐躯的革命事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津南地委书记马振华
马振华(1905-1940),化名李泽民,中共冀鲁边区早期领导人之一,河北省盐山旧县镇后韩沙洲村人。
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任津南特委组织委员、华北抗日民众救国会会长兼华北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主任,1938年,调地方工作,先后担任盐山县委书记、冀鲁边区战委会主任、冀鲁边区特委组织部长、津南地委书记等职。
1940年 9月 12日晚,马振华到宁津县检查工作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敌人包围在柴胡店薛庄,激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5岁。马振华牺牲后,中共冀鲁边区党委曾作出特别决定,将宁津县改为“振华县”。
冀鲁豫军区团政委王克寇
王 克 寇 (1915 -1944),原名王汝廉,后名王禄清,王汝清,禹城县(今禹城市)董屯村人。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改名王克寇,以示抗日决心。 1937年冬,任中共山东禹城县县委书记。1938年,任冀鲁边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改任鲁南三大队政委。 1939年,任鲁西区特务第三大队政委。 1941年春,任八路军冀鲁豫第四军分区基干团政委。 1943年春,任冀鲁豫军区一分区第二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
1942年,王克寇所在的冀鲁豫军区一分区二团遭日军上万兵力的围剿,他率部与敌周旋,带伤指挥部队成功突出重围。
1944年5月,王克寇在攻打东阿县牛角店据点时牺牲,年仅29岁。
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杨忠
杨忠(1909-1941),原名欧阳吉善,江西省安福县金田乡南江村人。 1930年,率领大桥乡2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杨忠随红三军团参加长征。 1938年,随肖华率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驻乐陵,收编国民党杂牌军曹振东部2000余人,改编为八路军济阳支队,杨忠升任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1年9月4日,部队在惠民县夹河村被日军包围,突围中杨忠壮烈牺牲,时年32岁。
1946年12月20日,为了纪念对开辟鲁北新区作出巨大贡献的杨忠烈士,冀鲁边区决定在他率领部队开辟的游击区——商河、济阳、惠民3县交界处,新设置一个县并命名为“杨忠县”,县治在济阳县的仁风镇。
乐陵县长余志远
余 志 远 (1917 -1943),原名张汉卿,曾用名于志远,山东省乐陵县(现乐陵市)黄夹镇邸家村人。 1936年6月,余志远于乐陵县师范附设班毕业,出任黄夹镇张牌家小学校长。抗战爆发后,余志远投笔从戎,参加了杜步舟的抗日救国军第六团。 1938年夏,任乐陵县第七区民众动员委员会主任。 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1月中旬,任七区区长兼动员委员会主任。为了安全,改名余志远。 1940年,任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科长。同年冬,又兼任了县政府秘书。 1941年1月,任乐陵县县长兼县大队队长、县独立营营长。 1943年4月,在激烈的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县大队和县政府机关人员突围,他被敌人包围在邢官庄一个院落的北屋内。日伪军扒开屋顶,举着手榴弹威逼他投降,他毅然举枪自戕,时年26岁。余志远牺牲后,人们发现他就义前用鲜血题写在墙壁上的诗句--“生前不能孝父母,死后鲜血为国流。嘱我抗日众同志,踏我血迹报国仇”!
陵县长吴匡五
吴 匡 五 (1914 -1941),原名吴观志,抗战时期牺牲的陵县县长,山东省阳信县崇德区(今温店镇)后吴家店村人。 “七七”事变后参加革命,被中共渤海区党委任命为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吴匡五本来是个知识分子,不懂军事,不会打仗,担任县长后,吴匡五表现冷静沉着。他在最艰苦的时刻,也就是大部队不在陵县活动期间,以极大的毅力率领几十人的小分队,始终在县境内坚持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英勇精神。
1941年冬天,吴匡五几次在陵县、临邑地区活动。最后一次在临邑城北苏家庙遭敌人袭击,激战中吴匡五壮烈牺牲,年仅26岁。为表彰其抗日业绩,冀鲁边区行政委员会曾于1943年将陵县更名为“匡五县”。
临邑县长徐尚武
徐尚武(1912-1942),原名徐荣耀,抗战中牺牲的临邑县县长,无棣县大庄村人。 1933年,于无棣师范毕业后任教员。此间,他接受了党的教育,参加创建“友谊读书会”“救亡会”等进步团体组织。 “七七”事变后,他参加了冀鲁边区第三十一游击支队,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任庆云县战争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长、锄奸部长,临邑县县长和冀鲁边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职务。临邑是当时二分区的腹心部分,斗争最尖锐残酷,徐尚武率领地方武装,经常围绕临邑县城神出鬼没地展开游击活动,打击敌伪势力,在鲁北影响很大,汉奸卖国贼惊呼他为“徐阎王”。
徐尚武是知识分子。抗战开始以后,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积极参与领导武装斗争,发挥了作为临邑抗日政权县长的作用。他领导下的游击队长路有水出没于敌人心脏地带,抗日除奸威名远震。人们说,“汉奸何狗子,就怕徐尚武和路虎子”。 1943年1月,他在临邑县王家楼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1岁。
□张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