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乐陵商帮在天津
  (上接1版)
  乐陵人进入天津港始于1984年,550名乐陵农民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殷切诉求,第一次踏入陌生的天津港,起初,为数不多的乐陵人主要从事单一的装卸工作。
  45岁的苏现凯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从老家乐陵大孙乡入津,据他介绍,当时,装卸作业还依靠手搬肩扛,住的是临时工棚,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是这并没有吓跑性格坚韧的乐陵人,天津港的务工队伍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壮大至5000余人,成为天津港各务工团体中人数最多的一支。
  在天津港,提起乐陵劳务群体,最多的评价是:稳定、精干、讲信誉、技术过硬。乐陵劳务之所以能叫响天津港,除了乐陵人本身固有的勤劳踏实、敢于创新的品格之外,乐陵市劳务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发挥着重要角色。
  据公司总经理杨玉平介绍,乐陵市劳务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前身是乐陵市劳务公司,每年,公司都会在乐陵举办一次招聘会,搭建起 “一头连着港口一头连着乐陵”的重要用工通道。
  通过劳务公司先进的管理模式,乐陵劳务群体始终保持着高出同行的战斗力,农民出身的务工人员素质在逐年提升。他们不满足单纯的装卸,乐陵务工者已经将触角延伸到了生产管理、港口机械司机、港口机械修理工、理货员、港口服务行业等岗位,装卸工比重由过去的100%下降至如今的40%。
  在众多务工者当中,不乏国家级、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现凯就是其中之一。苏现凯最初只是一名装卸工,如今已是劳务发展公司盛港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装卸队的队长,2010年,他所带领的装卸队,曾创造了天津港每小时单船卸458个集装箱的最高效率。实实在在的成绩让苏现凯荣誉满身,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奥运会圣火接力手、天津新港重新开港60周年功勋人物提名奖等荣誉;
  2000年入港的段辉山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叉车司机,但是只要一闲下来,他就潜心钻研业务,凭借“挖掘机集装袋作业专用吊钩”项目,他获得了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不但彻底解决了挖掘机作业过程中易产生货损的难题,还将用工数量由4人降为2人,将时间由6小时压缩至5分钟;
  43岁的张辉,跟随乐陵劳务大军进入天津时,仅是工地上的一名小工,但凭借着一股子钻研的劲头,他拿下了两个国家注册证书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并在短短几年时间,监理工程超过百万平方米,给监理公司创造了几千万元的利润。
  “天津港发展中的许多关键时刻,乐陵人都能‘顶上去、靠得住’,成就了天津港第一劳务品牌的地位。 ”杨玉平告诉记者,天津港相关负责人曾当着天津港所有的劳务公司,公开表示“把活儿交给乐陵人放心,正规军就是比游击队厉害。 ”

将资源带回家乡


  在天津数量庞大的创业者中,还有一部分“草根”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向主流阶层的蜕变,从农民到游走四方的小商小贩,再由小商小贩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人、企业家。
  观察他们的成长轨迹,他们大多起步低微,既有南方人的精明,同时又有北方人的勤劳与厚道,也正是这份勤劳与厚道,他们更容易获得信任、获得朋友,而一旦机会出现,这些会迅速转化成资源,让他们以最快的信息、最高的效率获得财富。
  天津恒运能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李长云在天津港的第一个营生是扫回码头上遗落的煤渣贩卖,这种财富的积累犹如针尖挑土,却聚沙成塔,炼狱般的进化,培育了李长云坚韧不拔、刻苦勤奋的执着精神,2003年,他创办了天津恒运能源公司,经过10余年发展,恒运能源已经发展成拥有10多个子公司的大型集团,并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天津澳利矿产有限公司的王保平初入天津打拼时,干过搬运工、司机、业务员、码头调度,但是无论身处何种岗位,王保平皆如“拼命三郎”,当许多人惊诧他那“使不完的精力”时,这个年轻人已经让自己在物流行业小有名气。不久,他被一家物流企业高薪挖走,迅速让这家企业扭亏为盈。不甘总是给别人打工,王保平选择了创业,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他的商业才华得以充分施展,不但从物流业中获得财富,还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杀入矿产行业,赚回来数亿资产。
  与王保平相仿,海滦纺织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洪昌亦是起步卑微。 1993年,关洪昌离别乐陵,投奔远在天津的两个兄长,从事沙发外修这样的小行当,刚开始,只能每天站在码头招揽生意,由于影响市容,他曾被管理人员追赶了10多里路,但是,每当他拿到一单生意时,总是全力做到极致,这种踏实与认真,让关洪昌赢得了客户的口碑,客户反而成了他的推销员,凭借着金字招牌,关洪昌逐渐将产品打入各大市政工程,依靠窗帘、桌布赢来一个个百万级订单。
  成功之后,这些乐陵人并没有忘记远在家乡的父老,除了为家乡修路、建学校之外,投资兴业、将财脉带回家乡,已经成为乐陵籍企业家的新选择。
  为了振兴家乡的枣产业,李长云已经完成了对乐陵双陵春酒厂的收购,并投入巨资开展利用金丝小枣酿酒的科研和开发工作,试图利用现代科技,让乐陵小枣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关洪昌干脆将自己纺织厂的一部分搬回了乐陵,并着手发展养鹅产业,带动家乡人致富;王保平也加快回家考察项目的步伐,不久的将来,乐陵或许将出现王保平操盘的矿产企业……
  “可以这样讲,将‘乐陵人经济’更多地转化为‘乐陵经济’,正在凝聚成天津乐陵商帮的集体意识。 ”赵华新说。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乐陵商帮在天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6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