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干过保管,种过菜园,卖过粮食,凡跟他打过交道的人,无不夸赞他的为人——
一生勤劳宽厚的爷爷



  我的爷爷牟良三, 1893年出生,于1976年去世,终年83岁。
  记忆中的爷爷,身材魁梧,体态圆胖。上世纪50年代末,爷爷在国营张庄林场当场工,干保管之类的工作。记得爷爷所在的张庄林场,种了很多杏树、核桃树、梨树,果子成熟的季节,我和小朋友去玩,他从不给摘一个果子吃。爷爷说:“那是公家的,不能随便送人。”
  1963年,林场解散,爷爷回到村里,被安排到生产队的场院里干活,当实物保管。爷爷管粮食,更多的时候是在场院里干活,那里的活儿零零碎碎,他从没有空闲时间。
  我放学后,经常去场院玩一会,等父母收工一起回家。记忆里,爷爷总是不停地忙活,印象最深刻的是爷爷晒完豆子后,蹲在场里一颗一颗地捡拾遗漏的豆粒,一直捡到天黑,笫二天蒙蒙亮又起来捡,几乎做到颗粒归仓。
  场院里还有菜园,在大集体年代种菜比较辛苦。天不亮,爷爷就起来劳动,不是拔草就是翻地。那时菜园的水井已经用上了马拉水车,但人们生活困苦,牲口也缺草少料,小毛驴根本拉不动水车,爷爷便抱着拉杠在后边推,边推边吆喝毛驴,一干就是一上午,常常是大清早就脱掉衣裳光着膀子推车、翻地、锄菜。
  周围十里八村没有一个菜园能赶上爷爷种的菜园好。爷爷的辛勤劳动,换来干部社员的信任,成了十年一贯制的老场工。
  奶奶去世早,爷爷年迈后由3个儿子轮流赡养,每家5天。那时日子穷,生活艰难,儿女总是尽力把饭做的好一些,或多做干粮,因为爷爷劳动强度大,吃的多。爷爷从不挑食,赶上做什么就吃什么。
  记得那时候一到雨天家里就没柴烧饭,爷爷只好在碗里滴几滴油、搁点盐、倒些醋,用热水泡干粮充饥。我结婚分家后少吃无喝,爷爷把自己攒存下来的20斤玉米、 20斤小麦给了我。至今妻子谈起来仍感动不已,总是对我说,可别忘了爷爷的好处。
  我有一个老师叫宋子善,曾给我讲过一件爷爷卖粮的事——一次,宋老师赶集买粮,正巧碰到爷爷卖粮。爷爷和宋老师非常熟悉,见到宋老师便说: “别在集上称了,到家去称吧,家里的粮食好。”那时有10两、 16两两种秤,人们普遍认为16两秤大,爷爷把宋老师领回家,找来16两老秤,给宋老师称了最好的粮食,并多给了一斤。爷爷说老师教书不容易,没有粮食吃哪有劲教书啊。宋老师感动得不得了,后来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到此事: “你爷爷这个人太好了,那个年代别说多给,够秤就不错了,何况挑最好的粮食又找大秤。”
  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个普通善良的老人,离世近40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
□牟书会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生勤劳宽厚的爷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0 版:老照片】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