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0516期 >> 第14版:闲情
桑间葚熟



  我注意到附近的一棵桑树开始挂果了,每天经过,我都不忘观察桑葚的变化。大概是植地不够肥沃的缘故,树上结出的桑葚只有小拇指头大,且多呈嫩绿或粉红色,与菜市场里偶尔见到被当作水果卖的乌黑泛紫的品种,相去甚远。但是此番清新意象,却犹如初夏时节的一道瑰丽纹饰,与飘散于温热空气里的淡淡桑木气息,一道构成了恬静优美的田园风致。
  桑与麻自古就是农事与家园的象征。 《诗》曰: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在缺少水果的先秦时期,人们种桑养蚕之余,对桑葚甘酸多汁的味道,也是称赏不已。古代以河西走廊所产的桑葚为最美。 《晋书》里记载,东晋会稽王司马道子尝问前凉张天锡,当地有何特产,张天锡答道: “桑葚甜甘,鸱鹗革响,乳酪养性,人无妒心。”晋时,桑葚是西凉一带可堪矜夸的特产果物,其后随着人群不断向南迁徙,桑树也成为南北各地最为普见的植树,不论城市或乡村,庭前院后都是随处可见,繁茂的枝叶掩映瓦屋,更显葱翠之色。而作为副产品的桑葚,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农业时代的景观特征。
  我幼时相邻不远一户人家的后院,就栽有一棵大桑树。春末时节,隔着院墙就能看到挂满枝头的初育浆果,最早为嫩绿色,经过约一个月的成熟期,桑葚渐渐变暗变紫,看起来好生馋人。我们有时会向女主人提请,要求进去摘一些桑叶养蚕。女主人当然知道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心思,但只要做得不太过分,大都会应允。我们攀爬到树上,专挑个大、色泽深紫的桑葚摘,轻轻含放在嘴里,舌头和下颚稍一用力,汁液就在口腔内乱飞,那种清脆的声响,一如大自然发出的柔和语音。滋味于酸涩中又带有淡淡的清甜,吃到最后,不仅嘴唇嘴角印有淡紫色的浆液,牙根也会被酸得软软的。
  受 “形补”观念的影响,民间盛传紫黑色的桑葚含有乌发素,常食能令头发更为黑亮,具有驻颜不老的功效。只是桑葚的鲜果无法久留,于是有不少人用桑葚加上冰糖熬成果酱,平时涂在面包或蛋糕上吃,于芬芳甘甜的味道之外,也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心理滋补。而运用桑葚最大胆的是一些粤菜馆,每到果熟时节就会推出一道季节菜,在鸡的旁边铺放一层厚厚的桑葚,上灶清蒸。经过高温热力的一番乾坤大挪移,原本莹白的鸡肉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紫红色,桑葚的果香及甘酸滋味也一同渗入,使得嫩滑腴美的鸡肉吃起来更具清新之气,尤为可人。这道菜,颇得陆游诗 “桑间葚熟麦齐腰,莺语惺惺野雉骄”之意味。
□陶琦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桑间葚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4 版:闲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