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商务会议现场,记者第一次见到她。那次会议上,她有两个身份——主持人和与会嘉宾。站在会场最前方的舞台上,她语言机智幽默,调节着会议气氛;走下舞台,她谈吐落落大方,与其他嘉宾沟通自如。
她叫杜鹃, “潮人类”本期采访对象,至于她的职业,记者愿意称她为 “创业者”。
主持人or老板
3月17日一早,天衢中路上一间名为 “如一家电”的店铺前,杜鹃铺开红毯,接上音箱,开启了她的一天。
杜鹃今年25岁, 2011年毕业于潍坊学院播音主持系。科班出身的她主持功力颇为深厚,上学期间她就曾获第四届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山东赛区铜奖等荣誉,按正常的逻辑,她该顺理成章地从事主持行业。可杜鹃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大学一毕业,她就琢磨起创业的事儿。
一个二十岁的女孩要创业?父母起初不同意——他们明白,创业风险太大。可杜鹃有一股“骄傲的倔强”,给父母放下狠话: “两年之内干不出样子,你说什么是什么!”面对女儿“背水一战”的决心,父母只得松了口。
13岁时的 “第一桶金”
若要问杜鹃为何如此执着于创业,得从小时候说起。
据其发小回忆,杜鹃的性格刚强独立,别人从没见她哭过,把男孩子打哭的事情倒是常见。
13岁那年,刚上初中的杜鹃经常带小伙伴们爬墙上树,尤其在夏天,有一个项目深受欢迎,那便是——捕金蝉,估计很多人都玩过。但杜鹃没有和别人一样,停留在捉了然后吃掉的 “初级阶段”,而是以1分钱一个的价格回收小伙伴们捉的金蝉,然后摆摊卖掉。就这样一个夏天下来,杜鹃赚了200元钱!对一个13岁的女孩来说,这不是个小数目。
如果说,中学时期的 “经商”只是一种玩乐,在大学时期,杜鹃就 “更上一层楼”了。组建演出队、模特队,推销,开格子铺……四年来除去学费和生活费,竟然还有不少结余。
艰难并充实着
创业中,最基础的就是资金。为此,杜鹃拿出了大学时期的所有积蓄,又问朋友借了一些,当然,父母也对她进行了 “亲情赞助”,七凑八拼凑齐了30万。
之后杜鹃开始通过各个渠道捕捉商机。终于,连日的雾霾天气让她找到了灵感——何不经营空气净化器等与环保有关的家电?说干就干,杜鹃迅速对国内的空气净化器厂家进行了考察,两个月后,敲定经营品类与进货渠道,并觅得一处店面。
去年8月,杜鹃一手创立的 “如一家店”正式开业。到这儿,创业算是走完了第一步,而真正的困难却在后面。
杜鹃说,对销售而言,最难的或许就是市场开拓了,对健康家电这种新兴产品更是如此, “很多人不了解这些产品的功能,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为了让产品得到认可,杜鹃可以说使出了 “三十六计”——去新建小区发单页、挨家挨户敲门推销、举办展销会、利用微博微信进行网络营销……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主持技能在这时候派上了用场,所有营销活动的现场,都能见到她的 “脱口秀”表演,有时候,她还亲自上阵穿上厚厚卡通服装来招揽生意。一天下来,杜鹃几乎说不出话,脚上也磨得起泡。
“身体累点儿不要紧,精神上的压力才难受。”杜鹃告诉记者, “房租、电费、加上员工工资,每个月费用就得2万,要是产品卖不出去,等于每天赔好几百。”那个时候,她几乎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正在改变的人生
杜鹃说,除了赚钱以外,创业中她最为珍视的是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学到了很多处世的方式。
做生意自然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而杜鹃对待所有人的态度都是以诚相待。另外,她还加入了德州百企联盟,在这个本地商业协会中,她是不折不扣的活跃分子,每次协会有活动,她必然是当家主持。在她店铺的二楼,还专门设置了小会议室与品茶室,作为协会活动的根据地。
杜鹃说,现在的她还远远称不上一个商人,她仍在不断学习中——用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精打细算,学会了团队协作,学会了积累人脉。如果说以前的杜鹃只是敢闯敢干,如今的杜鹃则是在思考中前行。
□本报记者张晓航本报通讯员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