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40214期 >> 第10版:书画
左手反书自成一格
——记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范金春
作者:尹滨周坤本报











  

人物简介

  范金春, 1963年1月生于陵县义渡口乡大范村。 1994年从军旅转业后客居青岛。现为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中心终身荣誉教授、国际羲之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书刻艺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青岛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春节期间,一直在微信朋友圈里关注范金春。应友人之邀,他腊月二十左右即赶赴海南参加笔会。整个春节期间,他从海口到三亚,一路挥毫,至今仍在海南逗留。他和友人开玩笑说,别人的春节在饺子的香气里度过,我是在墨香里度过。
  诚如他春节期间的勤奋,我们接触到的范金春,比一般从事艺术的人多了几分踏实和努力。 “所谓的天才,不过是勤奋加一点天分。”范金春说,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从事艺术创作,勤奋总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拿锅底灰练书法的小男孩

  1963年1月,范金春出生在陵县义渡口乡大范村。当时农村生活艰苦,许多同学甚至都买不起上学用的纸和笔,至今范金春还记得自己蘸着锅底灰练字的经历。
  范金春上小学时,有一位叫范明玉的老教师,成为了范金春的书法启蒙老师。范老师教学非常认真,尤其对学生们的书法练习更是要求严格。他要求学生们每天都要写一定数量的大仿,学生交上去以后,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批改,对写得比较好的字,总是拿红笔在上面画一个大大的圈。范金春的作业,总是被画圈最多的。
  “小孩子的心思非常简单,那时被画一个圈,就像得到一面奖状一样高兴。同学们总是私下比较谁被画的圈多,范老师简单的一个举动,培养起了我对书法的兴趣。”范金春回忆说,范老师在小学教了自己5年,自己坚持练习了5年的书法,打下了深厚的书法基础。范老师还时常告诫大家: “字如其人,就是一个人的脸面,字如果写不好,以后做什么都不会成功。”幼小的范金春对这句话并不能完全理解,只是觉得老师说得有道理,把字练好很重要。
  由于家境贫寒,没有多余的钱用来买练习书法所需的用品,范金春只能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他和我们回忆说,当时自己试过拿锅底灰调墨,但融水性不好,写出的字浅一块深一块的。后来,他尝试在锅底灰中加上煤油灯的烟油,墨水的粘性增强,就好用多了。这种自制的 “墨水”,成为范金春小学时期最主要的 “文房”四宝之一。而当时练字用的纸,最好的是那种用麦秸制成的粗草纸,大多数情况下,他只能使用旧报纸进行练习。

  

绿色军营中的书法战士

  1980年,初中毕业后的范金春没能继续自己的求学路,他报名参军,成为解放军驻青岛某部的一名坦克兵。
  军队是个大熔炉,也是座大课堂,在繁重的军事训练之余,鼓励战士们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娱乐活动。范金春所在的师,有位干部书法造诣很深,全师发动战士们向他学习,练习书法。在浓厚的氛围中,范金春重新燃起了对书法的兴趣,练习书法,成为他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
  在军队,学习书法的条件与农村有天壤之别。这里不但有专门的笔墨纸砚,更有大量的名家碑帖供临摹学习。他如鱼得水,经常沉醉在书法的世界里,逢到周末或者假期,他能够整天站在桌前临摹碑帖,一整天都不去吃饭。
  很快,范金春的书法在连队里崭露头角。后来,师里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书法比赛,范金春凭借自己的不俗实力获奖,在部队里一举成名。连队里需要写个横幅、在墙上刷个标语,领导都把任务交给他。
  聪明要强的范金春,并不满足于在营房墙那一点园地里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此时,成为一名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书法家已经成为他的目标。

为书法漂泊异乡

  1994年,在军营度过了15个春秋的范金春转业回到了老家,被分配到陵县食品厂工作。虽然企业效益一般,但在亲戚朋友们看来,农村走出来的范金春也该满足了。但很快,范金春却做出了一个让他们瞠目结舌的决定:从单位辞职,重新回青岛。 “在青岛当兵当了15年,在书画界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回到陵县后,感觉自己想在书法上有更大发展,还是青岛的环境更有利一些。”范金春说。
  回到青岛的范金春,开始时居无定所,凭借当兵的经历,最后勉强找了一个看炸药库的活儿。炸药库相对封闭,除了偶尔有人来提取炸药,基本没有人来,别人嫌弃工作冷清无聊,范金春却很高兴:自己有大把的闲暇时间用来练习、研究书法。
  一个偶然的机会,炸药库的老板看到了范金春的一厚沓练习作品,感到非常惊奇: “你有这本事还给我看炸药库?你自己憋在这里练习,写得再好也没人知道啊。应该找个和书法有关系的活儿。”
  一语点醒梦中人。范金春辞掉了炸药库的活儿,进入一家书画院做了一名装裱工。在这里,他不但可以天天观察、临摹到名家的作品,更与众多青岛的书画人士有了直接交往的机会。与他们在一起,范金春总是虚心请教,让他们对自己的字进行点评。很快,这个会书法的装裱工就成了书画院里的一道风景。
  几年后,范金春成立了自己的书画工作室,先后成为青岛市书法协会、山东省书法协会会员,开始在书法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反字”书法成岛城一绝

  孩提时代的范金春,聪明伶俐但也足够调皮,脑袋里总是会冒出一些希奇古怪的想法。一次练习写字的过程中,他将字帖反过来看,发现居然别有一番韵味。于是他想:自己能不能写出反字来?那样肯定能让老师同学大吃一惊。
  就是这个在别人看起来有点恶作剧的想法,范金春却当了真,每天在正常练习书法累了以后,他总要认认真真地练上一会 “反字”。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部队,当时,他写的 “反字”书法,错落有致,笔画圆润丰美,已经颇受部队领导的好评。
  经过数十载的历练,他的 “反字”书法技艺日渐臻美。退伍以后,他又练习使用左右手写 “反字”,使自己的 “左书反字”和“右书正字”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0年以后,范金春创作的 《龙马精神》、毛泽东诗词 《卜算子·咏梅》等书法作品,先后在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得大奖。 2009年,范金春入选中国书画界艺术创作金笔奖,同时获得中国公众影响力艺术家荣誉称号。
  从当兵算起,范金春已经在异乡青岛漂泊了34年。虽然今天的他事业有成,在青岛有了自己的房子和书画工作室,但对家乡的牵挂却越来越浓。每年春节过后,他都会携带家人,回德州走亲访友,探望旧相识。我们请他写一副字表达对家乡的感情,他略一沉思,写下了 “身在他乡,情系故里”,游子的情愫,跃然纸上。
□本报记者 尹滨 周坤 本报通讯员 高汝宝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左手反书自成一格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0 版:书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