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王晓光:妙手新术医者仁心
——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脑系肿瘤科主任医师
作者:张晓航

王晓光(左)与本报记者





  

个人简历

  王晓光,1965年9月生,山东平原人。现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行政副主任、党支部书记。 1986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医学系。 1990年考入山东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专业研究生,1993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德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2001年被引进到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颅脑肿瘤科工作。
  曾任山东省激光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德州市神经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现任天津市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及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编委及审稿人。
  2013年的最后一天,记者赶赴天津市河西区,抵达在建的天津地铁5号线与6号线的交会点环湖西路站时,此行目的地便映入眼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对于这家国内顶尖的肿瘤专科医院及规模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基地,记者早有耳闻,但亲眼见过后,方知其在患者心中的影响力。上午10点,记者到达时,医院门口的汽车已排成长龙,等待半小时后,记者才得以进入。同行的友人说,这个点还不是医院最忙的时候。
  随后,记者见到了此行的采访对象——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脑系肿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晓光。采访在他的办公室内进行,这间办公室面积不大,一面墙上悬挂的患者赠送的 “仁心仁术”牌匾格外显眼。王晓光说,对这4个字,他打小就不陌生,这与其家庭教育有关。

医生世家走出的神经外科专家

  1965年9月,王晓光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其父是外科医生,母亲则为儿科医生。
  由于工作关系, 1977年之前,父母常年在山东平度,王晓光则在平原县恩城镇元官屯村由大伯大娘一手带大。儿时的他并不能与父母常见面,因此他对父母还有些埋怨。然而大伯经常跟他讲起父母的故事,并告诉他——“你父母做的是救死扶伤的事业”。潜移默化之下, “医生”这个词在他眼里逐渐与神圣挂钩,而且,一个理想开始在他心中萌发——“以后我也要像父母一样做医生,救死扶伤”。之后,王晓光顺利读完小学、中学,高中毕业时,理科——尤其是生物成绩突出的他顺理成章地报考了济宁医专 (现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人生轨迹自此与医生息息相关。
  1986年,大学毕业后的王晓光被分配到德州地区人民医院(现德州市人民医院)。那时候,医院正着手建立神经外科,年仅21岁的王晓光获得了一个极富潜力的发展平台。 1990年,王晓光考取了山东医科大学 (现山东大学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3年深造过后,他重新回到德州地区人民医院。
  可以说,王晓光是这家医院神经外科发展的建设者与见证者之一。在他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科室从最开始只有几个人、几张床位,到2001年时,已发展到12名医生、 40余张床位,医疗水平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也是在这里,王晓光边学习边实践,与科室共同成长,理论水平和 “实战”能力迅速提高。2001年,德州市首届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王晓光出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同年,王晓光得到一个机会——当时天津市肿瘤医院 (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要组建颅脑肿瘤科并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神经外科精英。经同学引荐,他前往天津参加招聘。王晓光告诉记者,他对应聘的 “试题”记忆犹新——那是一台蝶骨嵴内1/3巨大脑膜瘤切除术,该类型手术一向被视为神经外科手术难点之一,手术中有伤及主要动脉发生大出血的危险,并可能造成失语与偏瘫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死亡率较高。手术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 14个小时内,王晓光几乎没有休息,手术结束后,他又在病房里呆了一夜,以便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最终,手术被确认为圆满成功。第二天一早,王晓光返回德州,一上火车,他就找了个没人的位置倒头便睡……
  凭借精湛的技术与对病人负责的态度,王晓光得到了这家医院的聘书,他的从医之路也随之走向了一个新阶段。

  

主持国内首台 “射波刀”手术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国内顶尖的肿瘤专科医院,医疗水平享誉国内外,这也对王晓光提出了更高要求。
  王晓光说,若要总结能取得如今成绩的原因,善于钻研、勇于挑战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对他来说,针对病症努力寻求更好的治疗方式是一种常态, “若是画家,只甘于临摹,就永远没有属于自己的作品;若是医生,不追求更高的技术,没有做出开创性的工作,就是平庸的”。多年的不断钻研,使王晓光不仅擅长颅内各种肿瘤、脊髓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而且积累了针对颅底肿瘤、巨大肿瘤及难度大的肿瘤手术切除的深厚功底。
  2004年,王晓光接触到放射外科领域的 “伽马刀”技术,这项技术能够解决一些常规手术解决不了的问题,自此,他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2005年,一种名叫“射波刀”的技术进入王晓光的视野。 “射波刀”作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平台”,是全球最新型的全身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有关研究表明,它可治疗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只需1—5次的照射,即可杀死肿瘤组织,是唯一综合 “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恢复期短”等优势的全身放射手术形式。
  这种先进技术深深吸引了王晓光及科室内其他专家,经过院方的层层选拔,在神经外科领域经验丰富且对放射外科研究颇有见地的他被派往韩国、美国的多家医学中心考察学习 “射波刀”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学成归国后,王晓光主持了国内首台“射波刀”手术并取得圆满成功。据王晓光介绍,目前全球范围内50家 “射波刀”治疗协作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 “射波刀”治疗中心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内地唯一一家,并且作为 “射波刀”技术培训基地经常为其他医院提供相关培训。先后有泰国、缅甸及国内十余家医院的医生在此受训。而国内掌握该技术的医生不超过60人。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 “射波刀”专家,曾有业内人士评价他为 “一手拿 ‘手术刀’,一手拿 ‘射波刀’的新型外科大夫”。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基地,为肿瘤防治研究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这其中,亦有王晓光的汗水。提到 《肿瘤手术学》,神经外科领域的医护人员绝不会陌生,在这本神经外科医生 “必读书”中,关于脑系肿瘤的内容便出自王晓光之手。从业以来,王晓光主编及参编医学专著4部,完成科研成果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做学术演讲,产生了广泛影响。凭借在业内的影响力,王晓光现任天津市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入选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并担任 《中国肿瘤临床》等杂志的编委及审稿人。
  工作之余,王晓光非常重视医护人才的培养工作,他认为,医术需要传承才能造福更多人。多年以来,他培养了几十名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医学硕士,目前在国内多家医院任职。

  

“做医生最重要的是责任心”

  中午12点40分,采访将过半。这时,一名患者拿着核磁共振影像走进办公室。正处休息时段的王晓光热情地接过影像。
(下转3版)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王晓光:妙手新术医者仁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2 版:德州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