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31213期 >> 第11版:往事
江北第一才子董养性
  董养性 ( 1614—1672) ,字迈公,号毓初,祖籍是乐陵市城东的董家村。
  董养性打小聪明好学,在十里八乡就被誉为 “神童”。小时候董家虽称不上家徒四壁,也是属于贫苦人家。好读书的小董养性把所有能读的书都彻底弄明白才肯作罢。家里贫苦没有钱买书,他就从村里长辈读书人家借书读,常常读得如痴如醉,不分昼夜,乐在其中。
  董养性读书读到夜深,怕自己睡着,就学古人锥刺骨,以励读书之勤,以克读书之惰。为避免打瞌睡,他把家里种的葫芦瓢,从中间剖开一半儿,当作枕头,一打瞌睡头就骨碌,最终实现读书的目的。
  因其聪明好学,又非常勤奋,最终成为一代大儒。大概是因为小时候过于苦学,用脑过度,还没到中年,董养性就成了半秃,当时人们称之为“江北第一才子董秃子”。
  董养性博猎古籍甚广,对四书五经均有注释。明崇祯五年(1632)补 “邑博士”, 1648年考中拔贡,授宁国府通判。著有《四书订疑》 22卷, 《易经订疑》 15卷, 《易经启蒙订疑》 4卷及 《春秋订疑》 14卷,以勘订详明,考据严谨,识见卓越,为当时学者、大儒而称赞。
  在民间流传有许多有关他的传说,其中以 “晒书”最为广传。
  在一年的赴京赶考途中,董公曾经和江南三四个赶考的举子同舟。因为江南文采荟萃,才子辈出,所以那几个江南举子眼里看不起北方学子。
  他们看到董公貌不惊人,而且半秃,便以貌取人,认为董养性没有才学,纷纷高谈阔论,目中无人。正好运河上一阵风来,激起的水浪打湿了赶考的书卷,江南举子忙忙活活地与船夫在船上舱板上晾晒书籍。董公敞开衣襟,露出肚皮,悠然自得,让江南众才子感到大惑不解,董公道: “我也是在晒书啊!”。众才子不见董公的书在哪里,董公道: “我的腹中自有万卷诗书”。
  接着江南举子跟董公辩论义理,没有一个能够赶得上他的。于是,江南才子亲自写了一副字联 “江南才子数第一,不及山东董老师”,表达崇敬之意。董养性自此得了 “江北第一才子”之誉。
  此外,有一棵树还因董养性而命名。一日,董养性在树下晾肚睡着,忽天上落下一群红胖子 (小枣), 将其砸醒,他拿起枣,掰开,满腹金丝相连,一吃,肉甘甜,有清肺、提神、养性之感。随即兴赋诗:“小枣老来红又甜,满腹金丝谱琴弦。弹就阳春白雪曲,云红天外任舒展。”将此树命名 “养性树”,又名 “老来红”。
  董养性为官八载,勤政廉洁,把老百姓当为自己的子民,得到了老百姓的由衷爱戴,称得上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著书立说,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董公辞世后,埋葬于乐陵城东董家村。后人及村民钦佩他的为人和才气,老人去世后多葬在其墓周围,并种植了很多松柏树木,白天都遮天蔽日,嵬然可观,人们称为 “董家坟”。
□马如龙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江北第一才子董养性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1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