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31129期 >> 第10版:新闻
德州故事从“河”说起

雍正年间德州段运河挑直,原河道称作旧河,现仅剩这段水面。



19世纪20年代,古运河上的船。



上世纪70年代的新湖。新湖即是由海子演变而来。



  德州因河而生,凭河而兴,运河漕运的兴盛,让曾经不起眼的小城迅速发展成在明清时享誉全国的 “九达天衢”和“神京门户”,更是一度成为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
  德州的故事多半与黄河有关。 《尚书·禹贡》中记载,当时黄河流至下游后 “播为九河”。 《尔雅·释水》中指出“九河名太史、复釜、马颊、胡苏、徒骇、简、洁、钩盘、鬲津(今漳卫新河)”。
  九河故道流经之地,均在黄河下游,即今河北、山东之间平原上。黄河中下游流经黄土地带,饱含泥沙,夏秋两季时常洪水泛滥,禹疏九河的故事就是由此而生。据《孟子·滕文公上》所载:“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这些河流除无确切考证者外,至今有5条仍在德州境内,即:徒骇、简、钩盘、鬲津、马颊。
  德州的故事亦可从另一条河说起,作为京杭大运河通往帝都的门户,明朝德州成为冀、鲁、豫、苏、皖、浙、湘、鄂、赣九省通往北京的漕运通道。
  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开挖永济渠。永济渠的开挖,促进了德州的发展。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沙王河,据说就是永济渠故道,至今附近村庄仍叫李船头、簸箕刘。
  元朝至元二 十 六 年(1289),开挖济宁至临清的会通河,完成南北大运河疏通工程的同时,也成就了德州水上明珠之名。南方九省要通过德州到达北京,故德州有了“九达天衢”之说,当年的运河边上,如今德城区老造纸厂附近修有一座石木制牌坊,即书有“九达天衢”四字。
  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建都北京,南北交流频繁,帝王南巡,必须经过德州,德州首次修建了行宫,供皇帝往来驻跸。
  到了清朝,京杭大运河继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德州更在乾隆年间耗巨资修建恩泉行宫,为皇帝南巡提供休息场所,该行宫在如今华联商厦附近。清末,由于黄河改道,运河逐步淤积断流。
  河流纵横,水系发达,使德州满布着一个个充满灵气的海子,新湖就是由海子逐步演变而来。上世纪60年代,据说德州城内外还有海子72处,随着城市的开发,海子一个个逐渐消失。
  水流、人流、物流既激活了城市的发展,也带美了德州这座古老而又欣欣向荣的城市。
□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德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故事从“河”说起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0 版:新闻】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