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31025期 >> 第01版:周刊
不良贷款,3年降了44.47亿元
作者:任立松本报

今年1-9月份,德州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下降数均居全省首位。



  至9月底,我市一度高企的不良贷款率降至3.3%,接近了3%的年度化解目标,不良贷款余额缩减到41.9亿元。而在2010年,我市不良贷款率曾高达9.4%,不良贷款86.37亿元。从86.37亿元降到41.9亿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
  一直以来,不良贷款率被银行等金融机构视为向区域内投放贷款多寡的重要参考指标。不良贷款率的降低,有利于进一步释放我市的贷款规模、争取上级银行资金额度和提高区域授信级别。为我市企业和居民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贷款环境将变得越发宽松。

呆账、坏账缘何泛滥?

  很长一段时期,我市不良贷款率全省最高,呆账、坏账泛滥,呈现区域化、行业化集中的特点。据了解,截至4月底,仅我市不良贷款率排名前四位的县,不良贷款就达到了43.4亿元,占全市不良贷款的近八成。
  我市不良贷款是如何产生的?据市金融办银行担保科副科长苗闽福介绍,其中有多年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原因需要引起警醒。
  ——产业层次低,转型升级慢,容易引发不良贷款。我市属于传统农业大市,涉农实体经济多而不强,加之近年来大环境影响,导致一批纺织、粮油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陷入不景气,影响企业偿还贷款。
  ——企业间互保、联保,引发 “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家企业出现坏账,就会影响与之相关的企业,极易在区域内出现大量呆账、坏账。去年,我市某家食品公司资金链断裂,导致多家与之存在互保关系的企业没能幸免,多家很具发展潜力的企业甚至因此倒闭,形成了大量不良贷款。
  ——企业管理观念落后,风险意识弱、风险控制能力差。有的企业盲目新增项目,膨胀过快,一旦市场环境出现变化,市场回报率降低,项目如期达产就成了问题,最终影响贷款的偿还;有的企业擅自改变贷款用途,短贷改长贷用,流贷当固贷用,极大地加重了还款压力;有的企业过分依赖市外银行贷款,一旦市场出现 “风吹草动”,这些银行便不顾企业实际状况集中抽资,对企业资金链带来巨大风险。
  ——个别银行机构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相关业务人员存在 “道德风险”,有些不良贷款的形成与银行防控不到位有着很大关系。
  大量不良贷款的产生,极大地影响到银行投放贷款的信心。据了解,全市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县,信贷规模均落在了后面。甚至有些县存款总量不低,但是可以贷下来的钱却相当少,存贷比严重失衡,极大地影响到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组合拳”剑指不良贷款

  把不良贷款率降下来,早已被纳入优化我市金融生态环境的重中之重。自2011年开始,我市综合调动了行政、司法、经济、纪律等多种手段,提出 “六个一批”,即积极核销一批、依法清收一批、注资搞活一批、土地转化一批、资产重组一批、破产重整一批。并相继开展了 “金融生态环境百日集中整治活动”、 “金融生态优化年活动”、 “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活动,还出台了 《关于保障企业资金链安全防范区域金融风险的实施意见》、 《关于建立德州市企业风险预警制度的通知》等文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国、全省不良贷款率都在面临反弹压力的情况下,我市不良贷款率实现了持续下降。
  在 “六个一批”中,对于有重组希望的风险企业,利用招商引资和本地大企业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了重组和整合,这成为一些企业重获生机的契机。市区有一家进出口有限公司多笔贷款出现逾期,也给其担保企业带来了风险。通过与一家企业重组,又成立了一家新的国际贸易公司,不但减轻了还贷负担,还对盘活公司现有资源带来了机会,有效化解了该公司的不良贷款。
  对于有担保关系的不良贷款,我市协调了相关银行对代偿企业增加贷款规模,执行最低利率,并承诺较长时期内不缩减贷款规模,从而有效抑制了金融风险的 “连锁反应”。
  对于资不抵债的企业,通过将其抵押土地置换不良贷款等方式,也解决了大批不良贷款。夏津双鸿集团的一笔不良贷款,曾经困扰公司已久,双鸿集团靠自身能力无法一次性偿还。于是,经过夏津县政府协调,银行为其减免了一部分利息,双鸿集团又通过将自有的土地进行置换,得到一笔借款偿还给了银行,既为银行消除了大量不良贷款,又给企业甩掉了包袱。

  此外,运用司法手段惩罚“老赖”,也起到了明显效果。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了金融审判合议庭;各县市区也相继建立了司法和金融系统联席会议,组织开展依法追收专项行动。截至9月底,共结案289起,追回了大量恶意不良贷款。
  系列“组合拳”之下,今年我市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下降数均居全省首位。目前,我市不良贷款余额已经由全省第三位降到了第八位。不良贷款的有效化解,释放了我市的贷款规模,市金融办数据显示,1-9月份,全市新增贷款207亿元。

防止反弹需建立长效机制

  事实上,我市中小企业多、民营企业多,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较大,加之自身调整转型的“阵痛”,形成不良贷款的风险压力将长期存在。
  如何防止降下来的不良贷款率反弹,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各县市区已经基本建立起企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银行抽贷会商机制、资金风险防范机制和不良处置机制,成立了企业银行问题双向协调小组,这对于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业内人士认为,防止不良贷款率反弹,还需要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形成合力。对于银行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内控,健全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另一方面,要从银企合作的长远考虑,急企业所急,对风险企业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刹车”;此外,银行金融机构应改变“质押为本”的传统信贷理念,进一步扩大抵押资产范围,逐步发展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新模式,减少企业间互保链的形成。
  与此同时,企业应加强资金管理,保证现金流正常,调整策略,加快回笼资金,提高企业资金的运转能力;还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尽快形成多元化的融资结构,改变企业单一、脆弱的融资链条;而对于出现风险的企业,应积极采取资产重组、盘活存量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解除企业的财务危机。
  更重要的是,在全市应尽快建立起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建立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用法律和制度规范金融市场,这才是防范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本之策。

□本报记者 任立松 本报通讯员 孙茜茜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不良贷款,3年降了44.47亿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1 版:周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