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艺节期间,记者在一场京剧演出的后台,认识了一个生着一双桃花眼的小花衫。
她的名字叫吴双,今年19岁,是德州市京剧团的京剧演员, “潮人类”本期采访对象。
“自己选的路,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路。”
吴双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父母是普通的生意人,姐姐是幼儿教师,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从事艺术行业。
在吴双上小学时,一位邻居家的哥哥正苦心孤诣学习京剧。有一天,吴双的妈妈心血来潮地说: “你喜欢唱戏吗?不如你也去学吧!”于是小学毕业之后的吴双,没有去读初中,而是被送去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学习京剧表演专业。
刚刚踏上戏曲道路的小吴双,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的兴味。她回忆说,虽然早就知道京戏 “看的是角,听的是腔”,可她一开始最感兴趣的不是京戏的唱腔和身段,而是属于附属地位的服装、化妆和道具。
第一次上水钻头面,贴片子的时候,化妆老师才将假发从浸泡着榆树皮的黏汁里拿起,梳顺贴在吴双额头上,吴双就用眼睛的余光看着旁边盒子里的头饰,想象着自己戴上它们后的样子。
看着大泡、小泡、泡条、横竖联、银穗子、耳挖子、小头饰、顶花、偏凤,一项项戴在自己头上,吴双直言 “当时自信心爆棚,以前常常担心自己会学不好京戏,害怕自己不去上初中是个错误,那一刻突然明白,自己选的路,就是最适合自己的路。”
“爱上京剧,整个人都活泼起来”
从 《金山寺》中的青蛇到 《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再到 《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或是美娇娘或是女英豪,吴双在京剧的世界里体验历史传说中的种种角色。“双鬟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戏台上的她,不待念出华美戏词,单只轻轻飞一个眼花,就能让你怦然心动。
在课堂学习和日常表演之外,吴双一有时间就看戏、听戏、唱戏,忆及从前对京剧的懵懂无知到逐渐熟悉了解,再到全身心地热爱,吴双笑言自己 “自打爱上京剧,我整个人都活泼起来,不再是以前懒散懈怠的模样。”
吴双向记者表示,她最爱的是折子戏,品戏时能产生非常美妙的审美体验。折子戏虽然是整本传奇的一部分,但它是全剧的中心和灵魂,有很强的独立性,情节浓缩,人物个性鲜明,如《牡丹亭》中的 《惊梦》、《西厢记》中的 《拷红》、《玉堂春》中的 《苏三起解》、 《白蛇传》中的 《断桥》等。
积年累月的学习之后,吴双确定了自己的京戏行当——花衫。花衫是戏曲中旦角的一种,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特点发展而成,扮演性格比青衣活泼、比花旦庄重的女人,既要求唱功,也要求身段柔美。
“只要不怕付出,总有一天会迎着朝阳绽放。”
2012年 10月15日,吴双从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毕业,通过事业编考试考上了德州市京剧团,从家乡济南来到德州。
初入京剧团,吴双表示第一次表演 “很挫败” 。“当时我穿的戏服领口围着一圈雪白的狐狸毛,还是第一次用,我越是小心就越紧张,把口红弄到上面,这个是洗不掉的。”
下台后,吴双发现自己犯了错,赶紧去找老师赔罪。本想着会是一顿好骂,没想到老师却对她说: “没事,下次注意就行了。”就是这么清清淡淡的一句话,让吴双深受感动。
吴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加倍努力,为京剧团唱出成绩。她给自己制定了练功时间表,每天清晨,她早早起床去练早功:压腿、踢腿、涮腰、吊嗓子。京剧团的同事谢亚霖评价吴双时说: “吴双练功十分刻苦,对自己要求也特别严格,肯在戏上下功夫。”
虽然由于才刚参加工作,吴双在演出中更多的是扮演一些配角,可在每一次演出之前,从动作到唱腔,她无一不细细琢磨研究,争取上台后做到百分百完美。吴双坚信: “野百合也有春天,只要不怕付出,总有一天会迎着朝阳绽放。”
潮点击:
花衫,是上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
京剧四大名旦所编演的新剧目,大都属于花衫范畴,每个新戏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满足观众的观赏要求,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汉明妃》中的王昭君、《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红楼二尤》中的尤三姐等。
潮人档案
姓名:吴双生日:1994年 7月19日星座:巨蟹座身高/体重:162cm/47kg爱好:唱歌、跳舞最喜欢的歌手:李茂最喜欢的食物:蛋糕最喜欢的颜色:红色
□本报记者 张晓航 见习记者 张莹 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