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科学,无处不在
作者:曹清见习记者张莹本报
  2013年 10月 16日,德州日报小记者中心 “对话校长”活动第一站在德开小学顺利举行。围绕科技创新这个主题,德开小学校长孟杰与小记者们亲切交流、零距离互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孟杰告诉小记者们, 11月初,山东省科技创新教育现场会将在德开小学举办。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高兴地鼓起掌来。
  “校长,为什么这次会议在我们学校举行呢?”小记者李雪妍第一个举手提问。
  “承接这次会议的学校肯定是科技创新教育搞得比较好的学校。大家对咱们学校的科技创新有什么感受?”孟杰问道。
  “非常好!”小记者们齐声说道。
  “我们学校有航模、船模等很多社团。每年我们都参加很多科技创新活动,而且每个班都有科学研究的主题,每年寒假、暑假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一些科技小发明,还能参加全国的比赛。”小记者刘浩森骄傲地说道。
  “我再告诉大家一个更令人激动的消息。咱们学校的刘浩森同学今年暑假参加了全国的一个科技比赛,获得了全国第七名的好成绩。”听到孟杰的介绍,小记者们纷纷向刘浩森投去了钦佩的目光。
  “校长,我的科技作品获奖了,可是学习成绩却下降了几名,这两者是不是互相矛盾?”在听到校长对自己的肯定后,刘浩森随即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科技创新是适应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能力,现在培养大家的创新思维,虽然短期内可能会稍微影响学习成绩,但是科技创新会充分激活脑细胞,最终会带动学习成绩的上升。”
  孟杰告诉大家,学校开展科技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做一个有特长、有生活情趣、有科学素养的人。
  看到校长如此亲切地回答问题,小记者吴欣桐接着提问道: “孟校长,我非常喜欢科技长廊和科技实验室,那学校为什么要修建这些东西呢?”
  “搞科技创新活动,环境和氛围很重要。如果大家来到一个科技实验室里,看到身边那些琳琅满目的作品,大家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肯定会受到启发。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咱们学校才建设了这些科学设施,让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像走进小科技博览馆一样。”孟杰语重心长地说道。
  小记者们提出了很多自己关心的问题,在孟杰耐心的解答后,小记者郭雅琪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
  孟杰首先对郭雅琪的想法表示了肯定。他说, “想成为一名科学家,首先要有科学发明的意识,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所有的科学发明都来源于生活,从发现问题开始,进一步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对话校长”活动结束后,小记者们用自己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优秀作品吧。
□本报记者 曹清 见习记者 张莹 本报通讯员 邢春雪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科学,无处不在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8 版:小记者】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