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妻子千里寻夫,意外给干警提供了逃犯行踪——
13年逃犯落网记
作者:任立松本报
  8月19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双河农场。隐藏在连片玉米地里的几双眼睛,正密切注视着不远处两间低矮、破旧的房屋。
  一张历时13年、跨越五省市的抓逃大网,正在收缩、合拢。目标指向一个来自宁津、已化名为“李东海”的逃犯。
  13年前,这个逃犯强奸了同村未满13周岁的幼女并致其怀孕。警方正要抓捕,听到风吹草动的“李东海”却早已逃之夭夭。
  一个平日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农民,何以获得抓捕消息并顺利出逃?这事儿还要从头说起。

  一起 DNA鉴定牵出“案中案”

  2000年11月,宁津县公安局接到报案,一个未满13周岁的智障女孩遭人强奸并怀孕。警方介入之后,案子很快有了结果。女孩指认同村的谢勇(化名)是犯罪嫌疑人。经审讯,谢勇也如实交代曾强迫女孩发生过3次性行为。
  “破案”出奇得顺利。正当所有人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又把案件推入扑朔迷离。
  警方在进行DNA比对时发现,女孩体内的胎儿并不是谢勇的。也就是说,导致女孩怀孕的另有其人。
  那会是谁呢?
  宁津警方推断:女孩几乎整日待在村里,同村人作案的可能性极大。随后,警方决定对全村人采集血样进行DNA比对。
  就在此时,“李东海”突然失踪了。警方当即将其确定为头号嫌疑人,而血样对比结果也验证了警方的判断:胎儿与“李东海”的DNA高度吻合。
  于是,抓回“李东海”,成为案件告破的关键。

“李东海”石沉13年


  警方第一时间找到了 “李东海”的家属。不料,狡猾的“李东海”出逃前,没有跟任何家属提及。不过警方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忍不住与亲属联系。只要有联系,就不难发现他的踪迹。
  谁知2001年,“李东海”的妻子、儿女因承受不了村民的舆论谴责,全部搬离宁津,不知所踪。警方失去最后的信息源。
  案件一度陷入僵局。但此后的13年,警方没有放过哪怕一丝线索,先后赴北京、邢台、滨州、济南等地,辗转近万公里。然而,十几年间,此案变更了四任追逃民警,仍然一无所获。
  转机出现在2013年。今年6月份,“李东海”的儿子因生育二胎,请老丈人代为办理落户。消失多年的重要信息源,最终重露曙光。原来,“李东海”的家属已进京打工。警方通过“李东海”的亲家得到了“李东海”子女的联系方式。
  民警立马赶赴北京。但是,在北京蹲守了一个月,民警始终没有发现蛛丝马迹。
  直到7月份,民警获知“李东海”的妻子早已去了齐齐哈尔。很显然,远赴4000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里就是“李东海”的藏身之地。
  在黑龙江警方的密切配合下,宁津警方最终将“李东海”的藏身地锁定在齐齐哈尔市双河农场。
  8月17日,宁津警方从齐齐哈尔市出发,冒雨奔袭200多公里,最后抵达双河农场。
  双河农场方圆十余里仅有三四十口人,极易暴露警方的踪迹。而一旦打草惊蛇,“李东海”蹿入周围茫茫的玉米地,再抓他无异于大海捞针。
  民警当机立断,在他家附近的玉米地里打下埋伏,来一个“守株待兔”。
  第一天,“李东海”没有出现,民警却遭了罪。 30多度的高温,埋在密不透风的玉米地里,民警仿佛进了“桑拿房”,浑身湿得像水浇。
  第二天,仍然不见“李东海”的踪影,倒是让民警“领教”了大如斗的蚊子,埋伏不一会儿,民警身上全都布满了红枣大小的包。
  直到8月19日下午7点左右,一个赶着羊群的老年男子最终进入了民警视野。没错!这就是潜逃了13年的“李东海”。
  说时迟那时快,民警不待“李东海”逃窜,就迅速包围了他,一举将其抓获。面对如同天降般的民警,“李东海”束手就擒。

  茫茫无涯的逃亡路


  “李东海”被捕之后,向警方供述了他13年的逃亡之路。
  “李东海”出逃后的第一年,在河北邢台隐姓埋名、卖菜为生。由于他不敢公开身份,也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生意惨淡,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日子过得很狼狈。
  后来,“李东海”认识了一个内蒙古的老板。听说这个人招聘伐木工人,“李东海”心动了——这正好是他远走高飞的机会。
  2001年,“李东海”搭乘火车,进入内蒙伐木。然而,做贼心虚的他,平时极度寡言少语,几乎不与外人来往,引起了包工头的怀疑。包工头经常无故克扣他的工资,有时候一个月一分钱都不给。忍无可忍的“李东海”,最后离开林区。
  他来到了位置更为偏远的齐齐哈尔市的甘南县双河农场。在这里,他化名“李东海”,以替人放羊为生。
  10多年过去了,“李东海”的侥幸心理开始滋长并与家人取得联系。 2011年,妻子负气离开子女,到齐齐哈尔投奔他,一个埋藏了13年的秘密最终露出马脚。
  看守所里,64岁的“李东海”再次向记者谈起13年非人般的逃亡岁月,已是老泪纵横。饥饿、恐惧、压抑几乎伴随“李东海”逃亡的每一天。直到被捕,李东海都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在双河农场,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300元,除去给老伴看病,他连青菜都买不起,只能在特定的季节,吃点自己种的豆角、土豆。
  如今的“李东海”非常后悔当初的罪行,更后悔一时糊涂踏上逃亡之路。
  但是,后悔对他而言,早已于事无补。等待“李东海”的,将只有法律的严惩。
  □本报记者 任立松 本报通讯员 崔秋芬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13年逃犯落网记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5 版:街巷边】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