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30830期 >> 第10版:往事
德州第一条混凝土马路

德州第一条混凝土马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有句形容德州交通的民谣: “刮风洋灰路,下雨水泥路,晴天两脚土、雨天满身泥。”当人们提起那条混凝土马路时,会觉得非常耻辱。
  1937年冬,日本人侵占德州,他们在运河与火车站之间的原兵工厂旧址里建了兵营,并于1938年4月开始对城东北“肖何庄飞机场”进行扩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将美国人开办的博济医院 (现德州二中)强行关闭,将医院变成了他们统治鲁西北和翼东南的指挥机关和特务机构。为方便镇压德州及周围的抗日军民,他们决定修建电灯房 (老电厂)到博济医院,博济医院到飞机场的混凝土马路。
  这条混凝土马路西起老电厂东门向北100米处,由此向南过了老电厂东门约50米处向东拐,到达机务段铁路道口(现黑马新建的作料市场的东南角)处向南延伸,一直到黑马商场南头,穿越旧河海子向东拐,沿盐店口街中间到现铁路边时,再向南拐到东风西路后,向东穿越双桥洞子 (现东风铁路地道桥),过了双桥洞子约50米,在原南营街西口处向北拐 (现地道桥东路北的台阶处),过德州最早的游乐场、老电影院 (现九州商城),爬上高坡到 “火神庙” (原车站派出所)前向东拐,一直穿越商业街、太平街和柴市街直到药王庙,过了药王庙到博济医院,博济医院门口再向东约百米。
  德州这条最早的混凝土路,虽然是在日本人的皮鞭和棍棒下,但其质量却令人称赞,如今它已度过70余载,但它还是那么平整,路面上不规则的鹅卵石被水泥挟裹着,非常漂亮和坚硬。
  据说这条约 10华里的马路,修了3年多的时间,直到日本鬼子投降也没彻底修完。笔者几年前请教过几位修路的老人,据他们说,在修马路时,日本人对质量的要求很严格。比如,所用的石头都是从外地运来的鹅卵石,在使用前必须洗干净,石头上不允许有一点泥土和杂质;沙子必须要经过筛选,里面不允许有杂乱石头、草或其他异物;白灰用水粉开后,要过细筛子,里面不允许有颗粒或其他异物等一系列的严格要求。
  开始,被逼迫去修路的人们都采用应付的办法。可日本人检查很严,只要发现有不合格的,当事人立即就会遭到皮鞭的毒打。后来,人们就改变了对付他们的办法,即采用所谓 “慢工出细活”的办法来拖延工期。比如在洗刷石头时,他们都是一粒一粒地洗,就是石头缝里有点土,也要用工具把它弄出来。一筐石头有的人要洗上半天。谁知这样做反而遭到了日本人的表扬。就这样,修路的工人两个人一天筛不了一方沙子、半方白灰,砸夯的只听见号子声、不见夯动弹等,工期缓慢,一直到日本鬼子投降也没全部修完。正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工人们采用了“超级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这条马路的质量得到了绝对的保证。
  今天侥幸留下来的这一小段路面,见证了德州70余年的风雨沧桑。
□随心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德州第一条混凝土马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0 版:往事】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