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为民立命固邦本

与二哥任继愈(右)、三哥任继亮(左,经济学家)在一起



1947年与夫人在西安



1979年在青海学会做报告



1982年访美期间工作照



2008年出席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



  (上接2版)并于1954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草原调查专著——《皇城滩、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
  紧接着,他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山草原试验站,在我国率先开展了高山草原定位研究,建立了一整套草原改良利用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措施,还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草原划破机——燕尾犁。说起这项发明,他说: “高山草毡20厘米厚,弹性很大,学生把啤酒瓶扔到天空,掉下来能弹一丈高,瓶子还不破。但是不通水,不通气,草就长不好。我发现老鼠洞周围的草长得好,因此得了启发,只划破草坯,不翻土,燕尾犁也是经过好多年才做出来的。”
  1973年,他创立了草原的气候——土地——植被综合顺序分类法,成功地应用于我国主要的牧业省 (区),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公认的两大草原分类体系之一。
  声名鹊起后,北京、南京等地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许以优厚的待遇。 1981年春天,美国也发出邀请,并为他的夫人安排好了工作。但他不为所动: “研究草原,西北是最好的地方。”
  20世纪70年代末始,我国草原急剧退化。任继周认为,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在于生态系统的缺失。 1981年,拿着10万元经费、带着10个人,他开始创办草原生态研究所。很多人不理解, 57岁临近退休的人了,图什么呢?他还是那句话:“就想老老实实干点事。”研究所初创,经费不足、人员不足,连办公室都是租用的体育场看台下的休息室。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的草原生态研究所,仅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就成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草原科学重点学科点。 2001年加挂中国农科院草原生态研究所的牌子。 2002年,在任继周的推动下,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成为部属综合大学中首家草业学院。现在,草业科学已经成为兰州大学“211工程”、 “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

  经世致用,愿以所学报桑梓


  虽年近九旬,任继周仍是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每天坚持工作6个小时、散步1个小时,雷打不动。每年,他还是要拿出几个月的时间去甘肃、去兰州,为博士、博士后们授课。
  任继周一直致力于改变我国传统农业以单一种植为主的格局。他说: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中,耕地面积仅占12.7%,面积最大的草地约40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41%,是耕地面积的3倍多。作为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和世界3大食物来源地,草地的不被重视,是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在传统耕作中,实行草田轮作,不但能保证粮食产量,还能成倍增加牧草等饲用作物,培肥地力,节省宝贵的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自上世纪80年代,任继周先后主持完成了多个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系统的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发展模式,即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逐级放大生产效益以至出现倒金字塔模式。他在天祝藏区万亩草原上进行了的“高山草原改良中间试验”,产草量、载畜量和草原生产能力均实现了至少翻两番的增长,畜产品单位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极大地解决了青藏高原因海拔造成的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低下的问题,已经和正在深刻影响着这一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
  任继周还先后担任农业部“湖南、湖北、贵州三省南方草地实验示范区建设”项目技术专家组组长、联合国UNDP和新西兰政府资助项目的技术总裁,长达 20余年的研究、求索,他的跨地域科技系统工程使当地产草量增加11.5倍,由此引起畜产品单位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2001年,他参与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在贵州毕节的开发项目, 10年的励精图治,成功创建 “晴隆模式”。如今,项目已扶持带动近47万多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因为在学科方面的突出贡献,任继周光荣地当选为央视“2010年度三农人物”。他获得的各类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奖不计其数。新西兰梅西大学为表彰他的科研成就,还专门设立了 “任继周奖学金”。
  谈到德州农业发展,任继周说,德州有区位优势,交通也很便利,土地资源丰富,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德州大片的盐碱地、河滩地、沙土地,非常适合发展草地农业。在保证粮食产量不减少的情况下,宜粮则粮、宜草则草,或者采用粮草轮作的方式,既可以养肥地力,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按照甘肃的经验,农民平均可以增加收入一倍到几倍。 “我们的草地农业模式,在广东推广也获得了成功。他们原来是三季稻,我们给他改成两季或者一季,其他时间种草,发展草业畜牧,同样取得了成功,农民收入实现了增长。”
  老人表示,自己虽年事已高,但对家乡的赤子情怀从未改变,愿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实践奉献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如果家乡需要,我愿意把项目带到德州,为家乡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他还意兴盎然地为家乡题词: “美丽中国 美丽家乡”,表达对德州的美好祝愿。
(德州老乡、 《农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杨志华对此文亦有贡献。)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为民立命固邦本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3 版:德行天下天南地北德州人】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