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降雨使菜农损失严重。尹晓燕摄
7月9日至16日,长达8天之久的降雨,已经波及整个蔬菜行业,虽然菜价应声涨了一倍多,但是其中的受益者却寥寥无几——
7月9日至16日,长达8天之久的降雨让我市众多菜农很受伤。
平原县王打卦镇代家口村的菜农崔汝奎就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眼看辣椒半月前就已上市,但8天的连绵雨过后,他的菜地灌进了深达6公分的雨水, 5亩辣椒全部被淹。 “天晴了这些辣椒秧子全得拔了。”崔汝奎初步估算,这一场大雨让他损失了2万多元。
不止菜农,眼下,降雨的影响已经迅速波及整个蔬菜行业,虽然菜价应声涨了一倍多,但是其中的受益者却寥寥无几。
菜农:频繁降雨,一亩地近万元打了水漂
7月15日一大早,运河经济开发区杨家圈的李树蓝赶往了自家菜地。前一夜的暴雨让她一亩多的菜地灌满了水。花费两个多小时,李树蓝仅捞出一些辣椒、苦菊。
由于这些菜都泡过水,卖相不好,李树蓝一上午也没卖出多少。
记者在黑马蔬菜批发市场见到李树蓝时,她正招呼着顾客。已近中午,她的三轮车里依然摆放着没卖出的菜。
“再多等会儿,能卖一点儿是一点儿。”李树蓝对记者说,虽然这两天菜价涨上去了,但她家菜地里的茄子没成形就烂了,小油菜、小白菜全都死了。“往年哪怕一毛钱一斤菜,还有菜可卖,还能挣点钱;现在是两块钱一斤也没菜可卖。”
杨家圈地处城郊,临近黑马蔬菜批发市场,卖菜可以省去中间环节,正常年份这一季蔬菜李树蓝可以收入一万多元。“今年算白瞎了。”李树蓝无奈地对记者说。
同样地处城郊,德城区黄河涯镇红庙村的胡宝新与李树蓝有着相同的经历。
胡宝新在自家地里种了2亩茄子,连续降雨导致菜地减产了至少一半。 “之前一两天就能摘2000多斤茄子,现在连一半都摘不了。”胡宝新说。
菜商:菜价虽高,利润却低
连续降雨不仅让菜农损失不少,就连菜商也基本都是在做赔本买卖。
今年57岁的张怀明是黑马蔬菜批发市场的老菜商,降雨之后,菜价看涨,张怀明却高兴不起来。
“天好的时候菜放得住,现在每天都得扔掉一些菜,连本带利全没了。”张怀明说。
“豆角、茄子、黄瓜基本上每样菜都涨了一倍多,之前扔一斤菜少赚几毛,现在扔一斤就损失一块多。”谈到这些,张怀明很心疼。
此外,进市场时拉菜的货车需要过磅收费,由于菜价上涨,之前每斤菜2分钱的过磅费用涨到了4分钱,无形压低了菜商的利润空间。
在如今菜价看涨的情况下,进货也成了问题。之前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张怀明基本都在近处进货。现在他凌晨2点钟就得起床,跑上三四个地方才拉够一次的量,运输成本也增加了。
损耗大、成本提高,在菜价看涨的情况下,黑马蔬菜批发市场里拉菜的大货车大半都因贩菜赔钱歇了业。
专家:规模化种植,增强抗风险能力
在连续降雨致使蔬菜行业多方受损的情况下,什么方法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记者咨询了市蔬菜办副主任李春华。
据李春华介绍,就在去年9月份,蔬菜保险刚刚开始了艰难的破冰之旅,但只有大棚蔬菜被列入保险范围。而在这场降雨中,露地蔬菜却遭受了更严重的损失。 “露地蔬菜更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雨雪、低温等都会造成蔬菜减产,赔付率太高,保险公司不愿承担。”李春华说。
“在这种情况下,菜农更应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以抵御自然灾害。”李春华告诉记者,规模化种植,无论是在对接市场还是在种植技术上都要比小面积种植更能抵御自然灾害。
李春华告诉记者,在陵县丁庄乡,由于常年种植蔬菜积累下的丰富经验,菜农们在这场降雨中体现出了很强的抗灾害能力。 “即便下着雨,菜农们也能及时下地排水排涝,天一放晴就安全喷施一定的叶面肥、杀菌剂、生根剂等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李春华说,正是因为这些补救措施,丁庄乡菜农并未遭受很大损失。
对于看涨的菜价,李春华预测,天气转晴后,如果菜农及时播种, 30天后新一茬叶菜就会上市,届时,蔬菜价格也将随之回稳。
□本报记者 刘平 见习记者 尹晓燕 实习生 马筱瑜 本报通讯员 李静 杨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