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在河南省安阳市服役时参观了著名的 “殷墟博物馆袁世凯墓”并在那留影。一晃25年过去了,看着照片,往事历历在目。
1987年我被借调到安阳市炮兵团政治处担任通讯报道员,负责新闻报道和接听电话送发报纸等工作。4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了上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营连紧急集合参加 “安阳小屯殷墟”的清理工作,时间100天。接到命令后,全团机关干部立即行动起来,在时任政治处主任李亭云、副主任廖家胜、宣传股长陈建的带领下,立即奔赴位于安阳市西北郊区的安阳殷墟甲骨文驻地。
当时,驻地一片荒芜,到处是战士们忙碌的身影。参加 “殷墟百日大会战”的部队干部战士,全部来自驻安阳及附近汤阴县水冶镇的54851部队、北郊区炮兵团54852、54856部队等6个团的5000余名官兵,以及驻地群众上万人。当时,殷墟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24平方公里,在现场到处是流动的红旗。为了鼓舞全团官兵的士气,团里成立了临时报道组,由湖北籍士官李家华担任组长,湖南籍战友彭启毛 (现湖南省娄底日报记者)、湖北籍士官严泽波 (现湖北省京山县文化局长)具体负责全团的宣传工作,我担任临时的广播站广播员。
每天天一亮,部队就吹响号角开始干活, 4人一组,一个专门负责指挥推车的指挥员,一个负责推车掌握土车方向平衡的战友,而其他两名战友负责用铁锹装土。在殷墟工地上,战友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干劲十足,互相喊着番号,广播里不断播送各单位的进程。经过近3个月全师官兵和上万群众的奋战,殷墟清理工程终于完工!
殷墟百日大会战大功告捷,共整理发现带字甲骨15万片,可识字1700多个。这些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内容,还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具备了“象形” “会意” “形声” “指示”“转注” “假错”等造字方法,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照片中,我身后的方鼎是当今世界上所挖掘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戌大方鼎,是商代后期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作品。这张照片是殷墟修建完毕后,为答谢参加 “殷墟百日大会战”的官兵,安阳市委市府向每位官兵赠送了一张参观殷墟博物馆的门票,照片也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免费拍摄的,表达了对人民子弟兵的崇高敬意。司母戌大方鼎后面便是袁世凯的墓地——袁坟。
修建一新的殷墟博物馆,再现了安阳这座九朝古都的历史风貌,每间房屋都基本保持了当时的建筑风格,重檐草顶,夯土台阶,走道两边长满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给古老的殷墟博物馆增添了一丝青春气息。参观者无不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给人们以文明的陶冶和启迪。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再去安阳,看看我的第二故乡,再看看殷墟博物馆!□郭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