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找回密码]  
  当前位置:德周刊20130315期 >> 第18版:专刊
谨防家装五大陷阱
作者:尹晓燕王倩倩本报

  天气回暖,家装行业又开始步入旺季。装饰公司推出的各种打折、促销活动让不少准备装修的业主挑花了眼。业内人士在此提醒,装修过程中,消费者需提高警惕,谨防五大陷阱。

陷阱一:
  打虚折,优惠活动不优惠

  曹小姐看到装饰公司推出“买一赠一”活动,即定一套家装,赠一米整体厨房。为了不错失机会,曹小姐匆忙交付了定金。在进一步报价过程中,曹小姐才发现装饰公司提供的整体厨房,一米造价2000元。经核算后,除去赠送的一米,还得付6000多元。
  提醒:
  一些装饰公司经常推出的优惠活动多数是吸引业主急下订单,往往是在提高报价的基础上再打折。
  建议业主选择装饰公司时勿急下订单,一定要货比三家。

陷阱二: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最近,任女士打算拆除使用了3年的衣柜。让她没想到的是,衣柜的背板是石膏板而不是木质面板。由于衣柜表面都附有一层波音软片,从表面根本看不出里面到底用的是木质面板还是石膏板。
  提醒:
  这是典型的以次充好,石膏板十几元一块,而木质面板至少也得50多元。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如工人在粉刷乳胶漆时,在乳胶漆里多兑水,粉刷在墙上整体看不出差别,但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问题。
  建议进料时业主最好亲自验货,将购进材料的品牌、型号与材料清单上进行比对。在装修过程中,也最好监工。

陷阱三:
  推荐购买的材料价格更贵

  小罗家里正在装修,在选壁纸时,装饰公司的设计师告诉他,公司可以代购,不仅质量好,还可以拿到批发价。但小罗却发现,市场上售价30元一卷的壁纸,装饰公司收了他200元。
  提醒:
  一般装修合同规定的都是基础装修,装饰公司往往都是包工包料。而有的客户怕麻烦就会购买公司推荐的材料。往往公司与材料商勾结,抬高材料价格,收取回扣。
  建议业主最好将推荐的材料型号等记录下来,到市场上考察一下再做决定。

陷阱四:
  施工工艺标注不明

  眼看着装修就要完工了,小张却与装饰公司发生了冲突。原来,安装一个吊顶上的筒灯,装饰公司就要收取40元。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小张才发现确实明确未规定安装筒灯等项目。 “合同条款这么多,当时哪仔细阅读了啊。打心底认为这些肯定都包含在内的。 ”
  提醒:
  由于业主对装修的施工工艺并不熟悉,很容易误入装饰公司设下的陷阱。而有的施工工艺即便在合同中已标明,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达不到。
  建议装修前业主可在事先了解有关工序的基础上,和装修公司就用什么泥子和乳胶漆、刮刷几遍等进行约定。

陷阱五:
  虚报工程价款

  王先生买了新房,经过反复对比选择了一家报价相对较低的家装公司。可一开工,却发现,工程实际用料远高于预算单,电线超了一倍,油漆多了一成。
  提醒:
  在工程价款中会出现低报和高报两种情况。报低预算单,通过施工增项变相加价。而高报,则在报价中选用模糊报价的形式,无形中增加工程量。
  建议业主最好提前估算一下工程量。签订合同时图纸跟预算要一致,必要时可在合同中约定:“设计方案微调的情况下,允许实际用料与预算有5%的偏差,超过该范围拒绝付款。 ”□见习记者 尹晓燕 王倩倩 本报通讯员 闫军

更多>>  德周刊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谨防家装五大陷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8 版:专刊】
Document

免责声明

  德州新闻网是由德州日报社所创建的综合性网站,所刊登的第三方发表的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第三方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

  所有与德州新闻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德州新闻网对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承担任何商业法律责任。

  德州新闻网刊登的电子报,均为报纸出版方提供的原版期刊杂志内容。德州新闻网不对报纸做任何内容方面的增减修改,对此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或真实性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任何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相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法律法规妥善处理。

  对于本站拥有版权的稿件,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