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各企业今天都在加班,因为明天很重要。”深圳一家被纳入 “营改增”试点的企业负责人10月31日对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打了凭证的如果不开出发票,到明天意味着票作废,还要重复纳税。”
经过3个月的准备,广东省 “营改增”试点11月1日正式启动。根据测算,广东“营改增”后,试点纳税人总体减负约96亿~150亿元,其中深圳约30亿~50亿元。
广东省国税局总会计师朱江涛昨日对本报透露,截至10月31日,经国税部门确认纳入试点范围的纳税人已经突破了10万 (不包括深圳),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深圳目前有64181家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
国税地税无缝对接
此前北京由于国地税分设,导致在 “营改增”试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状况,朱江涛对本报分析,国地税衔接的问题可能主要出在发票上。广东吸取了先期试点的经验,在国地税衔接方面进行得比较顺利。
本报记者了解到,广东国地税局还积极协作,确定了试点纳税人各类发票的衔接方案,对原使用地税机关监制的冠名发票的试点纳税人,实行冠名发票过渡期管理,过渡期至2013年6月30日。
在这8个月的过渡期内,试点纳税人可继续使用其结余的地税机关监制的冠名发票,但应按照增值税相关规定向国税机关进行申报纳税;结余的地税机关监制的冠名发票使用完毕后,试点纳税人应按规定使用国税机关监制的冠名发票。
朱江涛说,在纳税人确认过程中,广东国地税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了试点纳税人确认工作衔接机制。地税部门协助提供试点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国税部门及时将本地区纳入试点范围的纳税人确认情况反馈给地税部门,确保不发生漏管或重复征管的现象。
针对 “营改增”试点扩大后,税收统一由国税机关征收,地税机关的功能存在重新定位的说法,深圳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说,外界的理解有误,以为转了几万户企业到国税局去,地税工作量就下降很多,其实并非如此。
他解释,深圳纳税户已经超过70万户,移交给国税的6万多户所占比重很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地税税种还是地税局负责征管。即使移交部分试点企业给国税,地税的工作定位没有改变。
根据深圳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测算分析工作小组的测算,不排除个别试点纳税人税负暂时会有所增加。对此,深圳将出台营改增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对于税负提高的企业,政府会进行相应补助,但具体情况尚未公布。
企业筹备紧锣密鼓
政府 “查漏补缺”的同时,被纳入征管的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上述试点企业负责人说, “营改增”试点后要更换财务设备,例如购买税控机加上打印机,最便宜的是6150元;扫描仪定价900元~15000元,但900元的扫描仪每次只能扫描一张发票,那些每月上千张发票的企业,需要选中等水平的扫描仪;这些仪器的专业设备维护费,每年要1050元,初算下来,至少需要上万元投入。
此前也有人质疑,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需要用新的税控器具,这可能会使得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增加。对此,朱江涛表示,纳税人初次购买税控设备支付的费用以及每年缴纳的技术维护费可在增值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抵减。
“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需要使用专用的税控器具,一套税控器具包括一个金税盘(税控盘)和一个报税盘,一套税控器具价格720元,每年每套设备系统维护费是330元。
一家B2B电子商务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他们被纳入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后,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发《告知函》给上下游企业。此外,还在内部进行了系统培训,强调了今后报销票据的改变。
上述试点企业负责人说, “营改增”做账要求比以前复杂,每张付出款的凭证都需要对方的合同/资格认证书及开票资料,这给财务人员做账增加了难度。 “我们还有许多国外客户,开的是形式发票如何抵扣?这些问题得在试行中找到解决方法。”
他还透露,营改增一般纳税人资格需分批次进行审批,很多企业尚未拿到资格证书,这让很多企业 “伤透脑筋”,需要找到一些加快审批的方式。
朱江涛说,据他的了解,绝大多数企业都赞同这一改革,因为 “营改增”后他们的负担确实减少了。 “纳入这一链条的企业,这对他们扩展业务是有帮助的,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 据 《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