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泼的著作《庚申纪事》。
明朝末年,面对朝堂朋党乱政、宦官专权的污浊局面,朝廷上出现了一位正直敢言、声名显赫、被后人称为明末朝廷股肱重臣的人,他就是乐陵张氏家族的八世传人——张泼。
名扬曲周
张泼 (1583-1638),又名张自悟,字见心,一字横江,一字孝泉,号念山,别号悔庵,山东乐陵东关人。张泼小时候聪明颖悟, 17岁进入县学, 23岁考中举人, 24岁中进士,被授予直隶曲周县知县。史籍记载张泼的长相为: “体貌清癯,广颡疏眉,秀目大耳,鼻梁隆起,高颧微鬚,口内敛,颌前拱”。
张泼在任曲周知县的时候,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但他老成干练, “淡泊明志”, “微粮令民”, “吏事多有兴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在征粮时,让百姓当堂投柜,不取加耗;他精练吏事,多所裁剪兴革;并修缮城池和文庙,重视文化建设。此外,他还做过一件虽属迷信但在当时是很得民心的事,就是在曲周县城修建 “火神庙”。
之前,曲周县多次发生火灾 ,即 “邑屡有火轮之异” ,当时的说法是因为曲周没有火神庙的缘故,因此张泼顺应民意在曲周县城北门外创建了火神庙, “建火祠而患息”, “曲(周)人感之”,曲周的百姓非常感恩。曲周县的火神庙的规模很大,后在解放后的政治运动中被毁。 《曲周县志》评论张泼的政绩说 “两遣无锾,三征无羡”,清正廉洁,非常正派。又说 “任六年弊去利兴,奸屏盗息”,呈现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后因官职升迁,张泼离开曲周县。万历 十 二 年(1584)他考授浙江道御史,之后担任山西巡按掌河南道、太仆寺少卿、河南巡抚等职务。
张泼在任曲周县令20年后,官职已经升到山西巡按,但曲周的百姓对他仍然感恩。他在去山西赴任途中路过曲周, “攀辕泣者五十里不绝声”,并得知曲周百姓还在县城东关为他建了生祠,称之为 “张公祠”。由此可见张泼的惠政是如此深入人心,足可让世人感动不已。 《广平府志》和 《曲周县志》均将其作为名宦记载了他的事迹, 《广平府志》还收有张泼撰写的 《创建曲周火神庙记》一文。
犯颜直谏
张泼知曲周两任,万历四十二年 (1614)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奉旨巡按山西盐政;任满,改调河南道监察御史;泰昌元年(1620)转任光禄寺丞,后升太仆寺少卿。从泰昌元年 (1620)起,浙党领袖方从哲独任内阁首辅7年,辅弼无术,边帅部差贪玩自恣,军民均受其害,朝中党势鸱张,株连祸结,京城内奸宄丛集。要改变这种现状是非常难的。张泼虽然担任御史的时间较短,但他还是毅然将纠正朝廷风气为己任。他曾上 “犒赏边将、罢榷税中官”等奏章,但言官中的守旧派认为张泼的奏章不宜让皇上知道,只是作为档案存起来就可以了。张泼辩论道, “所上奏疏皆是朝臣多年的愿望,只留作档案存起来的话,怎能是出自我们言官呢”?
当时朝廷正在忙着推荐内阁成员,张泼随即上疏, “阁臣宜内外兼用,以破从前成格。能选进内阁者,必须德才兼备之士”。自从王图、李三才等大臣因朋党之争被逐,朝臣之间势不两立,形势愈发剑拔弩张。张泼又上疏云: “以天下国家之心,待天下国家之人,诚国事有济,何必是不在人苟千虑一失?何必非不在我,惓惓以元祐苏党侵邻为戎,又鉴边事毁败之由?”他敏锐地察觉出朝廷上的朋党之争,并用宋代元祐故事比喻时下朝廷乱象,反映出他对朝臣中党派之争的深恶痛绝。他上疏, “核军实,禁侵渔,力剔债帅积弊”,意在于纠正军队中长期存在的不正之风。后户部佥事上报说,为皇家办料的商人告困,请援工部豫支例。当时京城内无赖成群,把棍白讨保护费,甚至拿巡城卫兵的牌子招摇过市。张泼闻悉后上疏,请改巡城为中差,即把巡城的职责由东厂来办,达到以毒攻毒的效果。他的建议,多数被当政者采纳。
参与移宫
万历四十八年 (1620) 7月21日,明初在位时间最长的神宗皇帝驾崩,年已39岁的皇长子朱常洛于八月初一即皇帝位,是为明光宗。就在九月初一,在位刚满一个月的光宗皇帝涉嫌红丸所害驾崩。由于光宗帝的皇长子年龄很小,李选侍僭拟母后,开始管制其起居。身为河南道监察御史的张泼与兵科给事中杨涟等,坚持皇长子不可与李选侍同宫,以觐见皇长子的名义,将皇长子簇拥出乾清宫,领到文华殿行君臣礼,即后来的熹宗皇帝。
皇长子将以初六日即皇帝位,李选侍还赖在乾清宫不走,觊觎由她垂帘听政。身为浙江道监察御史的左光斗发出让李选侍移宫呼吁,李选侍将加罪。张泼与素有霹雳火神之称的东林党人惠世扬议,一定要给杨涟鼓劲,使其呵责选侍党李进忠 (即魏忠贤)。张泼与惠世扬赶往东宫门,遇杨涟曰: “选侍欲垂帘,处(左)光斗,汝何得晏然”?杨涟说: “哪有李进忠 (即魏忠贤),他已经趁着夜色逃走了”。内阁首辅方从哲依违不决,张泼抨击说: “移宫决在初五,以选侍避至尊姑,待初九以至尊避。选侍大事糊涂,若此托孤,事业可知”,他表示 “决不允许让有野心的女人乱政”。
不久,泰昌改元议起。张泼提议: “天启元年 (1621)之诏已颁,不得已以万历四十八年 ( 1620)八月为泰昌元年”,恰与左光斗的意见一致,国是遂定。天启元年 (1621)张泼巡按山西盐政、商人、盐法。过去,山西盐政中积弊很深,税收一项征调过滥,已经对盐商预征了10年的税收。盐商无力交税,有的甚至被拷打致死。但是巨大的军费开支又等米下锅,官吏不得不让富户暂时支垫。张泼上任后,对上力陈其危害,并果断予以停止追缴。由于他的运筹与调度,几年的时间里不仅补清欠额,还结余白银 1800余两,糴谷3700余石用于备荒。天启四年( 1624) ,张泼掌河南道,陈“端本三议”:一,抚按不许滥交际;二,部属不得轻遣差;三,贡途不得用有司。
当时,宦官魏忠贤专政,仁义贤良之士多遭倾陷。张泼曾上疏说:史永安和梁之栋的考察结论还不明确,而王纪、邹元标、钟羽正、盛以宏、孙慎行、余懋衡、张问达、曹于汴等都已辞官归里,这不明显是掏空朝廷的人才墙角吗?这道奏疏惹得魏忠贤大怒。阉党五虎之首的崔呈秀在进呈魏忠贤的 《同志录》中,将张泼列为东林党的寺衙之首。
跌宕人生
天启五年 (1625),魏忠贤的干儿子梁梦环指认袁华中为东林党骨干,袁华中被削籍夺诰赠。阉党又逮捕惠世扬,并迫使惠世扬供出张泼,但惠世扬至死不肯交代,张泼幸免于难。魏忠贤一伙仍于他们编撰的 《三朝要典》中,诬蔑张泼 “无人臣礼”。魏忠贤之所以要将东林党人斩尽杀绝,就是要为李选侍报当初的移宫之仇。在魏忠贤及其仆从迫害下,张泼、袁华中、惠世扬、杨涟、左光斗等一大批东林党人先后被削籍夺诰。
崇祯皇帝登基当年 (1628),赐张泼官复原职,出任光禄寺丞,并让他用文字记录下 “去国始末”和 “时政紧要”。此间,张泼又疏请 “禁司饷刻剥,边军以杜鼓噪,开添註二十余缺,以恤逆珰摧折诸臣”。之后,张泼再次晋升光禄寺正卿,管少卿事。他弹劾东路养马官员,提出马政与吏治兼采的主张。崇祯二年 (1629),晋升右副都御使,巡抚河南,提督军务。后召对平台,崇祯皇帝称赞张泼对朝廷忠心可嘉。但张泼未能到河南任职,就感觉身体不适,提出归里养疾的申请。
张泼自幼力学,事母孝,举动不忘父志,任官忧国爱民,秉持正议。初,关税由户部派到边关的官员保存,户部高官以路远情况不明相托辞,而地方上的巡抚因不是自己管辖的部门为由而置之不问,故关税问题上容易出现贪污弊端。张泼几次疏请 “改司道署,抚按察核与内外兼用”。他的上疏皆格于一时,而行于后。他前后几次,向朝廷推荐南居益、陈伯友、都任、武起潜、唐绍尧、文翔凤等数十人。
家乡人得到他的恩惠也很多。德州管仓主事阎煖,滥用权力,将仓事搞得一塌糊涂,张泼通过弹劾使其罢官。他曾针对山东的盐政和仓储中的弊端多次上书,使整个山东一省的百姓皆得到许多实惠。张泼居家而和易洒脱,不以爵位震闾里。乐陵一邑百年来诵乡先生之德者,必曰张泼。他临终前曾给子孙留言: “我未释父志,未除魏阉,抱恨终身,勿得援例入乡贤祠”。 《乐陵县志》评价他说: “居乡有义,立庙有节,办泰昌年号,以定纷争,垂政本偕大道,忤逆党以致削夺,允宜名垂青史者也。”
张泼有许多著名的廷论与奏疏,如《诸臣当和衷疏》《论相内外兼用疏》《冲龄保护疏》《分别录用疏》《详述去国始末疏》等,都关乎国家大计,充分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他有3部著述存世:《庚申纪事》1卷、《臆谏草》3卷、《竭力草》1卷。□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明福 王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