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庆光(右一)与杨利伟合影。
在中国航天员大队炊事班当兵的11年里,夏津人侯庆光为几代航天员安排饮食,并3次亲历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在神九飞船发射前夕,记者采访了侯庆光,听他讲述——
接受采访时,侯庆光向记者展示了他在中国航天员大队工作时与航天员们的合影,还有他结婚时战友们喜气洋洋闹洞房时的照片。“自从2009年转业回来,就再没有翻看过这些照片。 ”侯庆光一张张仔细地翻着照片,思绪仿佛又回到了3年前,那个他付出了10多年青春的战场——中国航天员大队。“那个时候,真好。 ”沉浸在回忆中的侯庆光眼里流露着光荣与自豪。
给航天员配餐,选用专业食材
航天员们的生活,是极其有规律的,学习、训练、做实验,每一件事都会由专门的人员计划安排,自然,饮食也不例外,作为炊事班班长,侯庆光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怠慢。
“每周五都会有专门的营养医生来为他们制定一周菜谱。 ”一日三餐,既要保证航天员摄入新鲜的蔬菜,还需要有大量的肉类来应对高强度的训练。当然,这些“专用”食材也是要经过精挑细选的。
“蔬菜必须是来自北京小汤山的无公害有机蔬菜,肉、蛋、鱼类也都是从专门的产地采购的。 ”从侯庆光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航天员的饮食是十分严苛的。 “除此之外,他们的餐具也会在用餐后严格消毒。 ”
侯庆光记得在航天员大队里,最有意思的是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吹毛求疵”式的营养调查。平时,航天员的用餐为自助式,调查当日,待所有航天员都选完餐坐定后,侯庆光和炊事班的其他战友便会将每位航天员餐盘中的食物进行详细的分类并称重,然后记录下来。待到航天员吃罢离开餐厅后,“我们再将他们盘中剩下的食物分类称重,还要把吃剩的食物残渣,如鸡骨头、鱼刺等也进行分类和称重。这样就能详细地记录每位航天员摄入食物的情况,看看他们是否能够达到营养标准。”侯庆光说,每次进行调查的时候,他和战友们都会格外谨慎,每一个小数点都保证万无一失。可以说,在航天大队炊事班的日子里,通过为航天员细致入微的配餐,侯庆光变得谨慎、仔细、精益求精。
航天员的御用厨师,从北京一路跟到酒泉
在北京的训练基地,闲暇时刻航天员们还能坐在一起聊聊天、开开玩笑,周末时侯庆光也会和他们一起打扑克、喝瓶啤酒,但当真正被确定为某一飞船航天员乘组梯队成员的那一刻起,他们会迅速转换角色。
每次航天飞船发射前半年左右的时间,中国航天员大队就会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航天员进行公开选拔,一旦被选定为宇航员候选人,航天员们的生活就不似以往那般轻松。“回家会明显减少,训练强度也会大幅度增加。当然,饮食也会有一定的变化,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侯庆光说,每次梯队成员确定后,他也会随之变得紧张起来。
在北京,食材应有尽有供应不缺,自然能够保证航天员的营养均衡,但在卫星发射前一个星期左右,梯队成员会到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那里,经验丰富的侯庆光也为航天员们的饮食犯了愁。
要在有限的食品中最大程度地保障航天员的营养供应,这对侯庆光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那边没有海鱼,也没有龙虾,我们只好用淡水鱼来代替。”但是当地的牛羊肉质量非常高,侯庆光便会多采购来代替其他肉类。“真是绞尽脑汁,到后来我们就干脆在每次去酒泉之前就与当地的农贸市场联系,预订相关的蔬菜、水果等,即使这样,依然达不到在北京航天员大队的饮食水平。”侯庆光有点无奈地说。
酒泉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水烧到90度就开。 ”因此,在那里根本喝不到开水,自然,炒菜时的温度也是达不到的,因此,每一餐侯庆光都会做的时间长一些,“这时候也不讲究什么色香味了,熟了就行。 ”
“并且,酒泉无比的干燥。 ”侯庆光说,第一次去时,他和战友们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体能反应,但很快他们克服了障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亲历飞船发射,紧张得喘不过气来
从1998年进入航天员大队到2009年退伍转业,侯庆光曾三次亲眼目睹我国载人航天飞船从大漠深处成功起飞,分别是神舟五号、六号和七号,飞船腾空时的那种心情,侯庆光至今印象很深。
2003年10月15日上午,侯庆光和战友们爬到问天阁的楼顶,等待着“神五”飞天的壮观场景。 “在这之前,我一晚上都没有睡踏实。 ”侯庆光说,一想到自己能够有幸见证这么伟大的历史时刻,他的心中充满兴奋和忐忑。
“我会永远记得,在8点50分,距离发射仅剩10分钟时,杨利伟平静地说,‘一切正常,保证完成任务,请首长放心,请祖国人民放心!’我紧张地几乎喘不过气。”整个现场鸦雀无声,空气仿佛凝结一般。
随着指挥员“发射”的一声令下,侯庆光只听到“轰——”的一声,炸雷般的巨响随之传来。 “感觉整个大地都在颤抖,”烟雾弥散中,巨大的长征二号火箭托举着“神五”拔地而起。蓝色的天空中,火箭拖着长长的火舌高速飞行,“那个画面,震撼人心,那是咱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啊! ”能够亲眼看到梦想实现的那一刻,对侯庆光来说,是一生的荣耀。
“每次飞船的成功发射,都离不开航天员们的努力,他们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 ”朝夕相处10余年,航天员的敬业、奉献精神时时感染着侯庆光。 “虽然转业已近3年,但我还是会经常关注航天方面的信息。”在采访将近尾声的时候,侯庆光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我相信,这次‘神九’也一定会成功飞天! ”
□本报记者 张学超 张晓航 本报通讯员 刘广欣